这个故事很有趣,有人引申出了各种版本的解释,但如果读原文就会发现,每个版本都只摘选对自己结论有利的片段。事实上,吴承恩的《西游记》本是改编自话本,他增补了一些情节和描述内容,将佛道俚俗杂糅在一起,内容存在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他只是在讲一个故事而已,没有那么多的深刻含义。
之所以把这个故事放在前面,理由有两个:第一,这个故事非常有趣而且涉及到了对真假的判别;第二,原本只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却因为解读者不同延伸出各种不同版本,这与今天要讲的主题是具有一致性的,都是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体验或目的性的内容。
一般来说,判别真假只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并用心观察就可以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判别一张钞票是不是假的。有时候,也需要使用一定的技术,假如假钞逼真度特别高,活着就像真假美猴王那样,高度仿真的话。做这样的真假判别是不需要用到智力的,我们只要遵循固定的程序去检查就可以了。但有时候,有些东西,具有高度个人体验性质,与个人情感密切相关的内容,我们怎样去判别真假呢?我们其实不知道该怎样做。这个时候就该用到智力了。
究竟什么是智力呢?
进化生物学家、理论神经科学家威廉·卡尔文(William H.Calvin)在《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一书中指出,如神经生物学家霍勒斯·巴洛(HoraceBarlow)所说,智力是“做猜测的能力”。就像皮亚杰说的,智力是“你不知怎么办时动用的东西”。但是,并不是所有猜测都能归为智力。
可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试着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答案在最后):
1,是什么使得岛屿浮在海洋上?
2,当玻璃杯子放在桌面上时,杯内水面与桌面呈平行。但如果将玻璃杯杯底平面与桌面成45°倾角时,杯内水面与桌面的夹角是多少度?
3,月亮看起来是从哪一个方向或哪几个方向升上夜空的?
4,一个1.8千克的物体和一个0.9千克的物体从离地4.9米的高度同时下落,它们各需要多少秒才能到达地面?
5,交通灯垂直排列时,绿灯是在顶部,还是在底部?
6,在一个有30名学生的班级里,至少有2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多少?(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
这个测试并不是智力测试,它测试的是一个人对直觉判断的依赖程度。这个测试整理自《科学与怪异》,这本书分享了在各个领域享有专业声誉的科学家对海怪、百慕大三角、外星人、占星术、不明飞行物、心灵感应、鬼魂等传说中的现象的研究结果。
通过这个测试,我们可以弄明白一个问题: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习惯于凭直觉对自己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做出回答。凭借直觉做判断也属于猜测,但这是本能,和智力是有区别的。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习惯于听信那些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一些观点。比如,虽然绝大多数人都并不明白农历(阴阳历)是怎么回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认为我们祖先很厉害,能够将太阳历与太阴历结合得如此巧妙,以至于我们现在都搞不明白。但是,如果这时候有人跳出来说,农历其实是汤若望这些传教士和徐光启等信奉天主教的科学家搞出来的,一定很令人讨厌。
因为存在直觉判断和价值观取向的判断,我们往往根本不会去思考,更不要说去检索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之类的工作。于是,在国外混不下去的各类大师们便纷纷来中国“传教”,混得风生水起,中国本土的大师们也不甘示弱,纷纷提出各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理论。非常有趣的是,无论是国外的神秘主义,还是本土的粹主义,全都打着科学的名义,并且抨击那些不承认自己理论的科学家是“科学教的信徒”。比如,我们可以把文王周易八卦和宇宙全息理论结合起来构造全新的宇宙模型,把霍金的理论扔到垃圾堆。
怎样判断这些东西是不是可信呢?要看这些东西能不能得出可以被应用于实践的知识,即科学知识。
卡尔·波普尔(1902-1994)是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在《猜想与反驳》一书中提出了判断科学真伪的标准:科学的增长是通过猜想和反驳发展的,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换句话说,真正的科学家永远不会宣称自己得到了亘古不变的真理,而只会说获得了当下一段时间内的真理。
有人可能会表示怀疑,只能被证伪的才是科学,那么,科学有什么用呢?其实,可被证伪是指有具体的可以被检验的理论。比如,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GPS导航系统就应用了相对论的理论来矫正卫星上的时间,使其保持和地面时间的一致。
当然,很多超自然现象是可以证伪的,但对相信的人来说没办法证伪。比如星座理论,相信星座理论的人会自动地把自己代入到那些“标签描述”当中,对他们进行测试的话,星座理论是具有准确预测的能力的。对那些不相信的人进行测试,星座理论就显然不成立了。(参见《怪诞心理学》)这倒真的应和了咱们中国人的“信则有”“信则灵”。
放飞我们的想象,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很多传说其实满足的是人的猎奇心和某种情感需要,比如吸血鬼和狼人的故事是从启蒙运动时期开始流行的,而启蒙运动通常被看做理性主义思潮的运动。很明显的事实,理性主义始终对神秘主义保持守势,根本无力进攻。
那么,智力究竟能不能帮我们判别带有个人体验、个人情感性质的内容的真假呢?更进一步,我们如何去判别我们接受的教育教给我们的内容是真是假呢?这里的教育泛指我们受到的各种教育,包括但不限于学校的教育。
首要的一点,要遵守“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做到这一点其实蛮困难的,我们经常会创造一个并没有实际意义的概念来让自己舒服一些,比如“命运”。所以,非常重要的第二点是,要运用奥卡姆剃刀原理梳理一下自己的头脑,去掉那些没有意义的实体概念。
做到以上两点,那么,依靠智力,我们可以判别人生意义的真假。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所有不能证伪的理论对我们都没有实际意义。比如信仰某个、某种不属于人类的力量,幸运是恩赐,不幸是考验,这就排除了证伪的可能,对我们实际上没有帮助。比如相信我们的祖先无比的聪明,早在伏羲做八卦的时候就懂得了宇宙模型,同样无法证伪,也同样毫无意义。比如,活着究竟是为了名誉、地位、金钱还是权势呢?这些概念都只是我们自身的欲望衍生出来的,可以去掉。我们活着的意义在于让自己更真实,更舒服。
我们的教育往往不能把判别真假的知识传授给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我们得到的是不带个人情感的科学知识以及带有特定情感倾向的社科人文知识,到了社会上,我们受到各种各样的指导我们如何生活的理论的教育,全都带有个人情感色彩。很多时候,不同时期受到的教育相互冲突,然后,我们选择那些情感上更亲近的理论,而不会考虑真假对错。
不经过反省是没办法讨论人生意义的,因为情感总是干扰智力的运转。而教育,其实是有情感的。比如学校教育,总是会强调社会、集体的重要性,而个人其实是以自身为思考本体的。只有当个人经过思考,得出立足点不同但符合学校教育的教导的结论,才算是真正想明白了个人的人生意义,即,既为个人活着,但又要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
很多有争议的话题就不在这里展开讨论了。很多争议对我们个人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尤其是当我们倾入太多有偏见的情感之后。
附前面小测试的答案,并请关注公众号(自我的成长,growourselves):
1,岛屿并不是浮在海上。因为岩石和泥土不会在水上漂浮。岛屿是浸在海中的山、礁石或大块陆地的顶部。许多学生都不注意这一事实,他们认定岛屿比海水轻,从而被海流托浮在水面上。
2,零度,因为静水水面总是呈水平状态的。
3,象所有其它天体一样,月亮总是从东边升起,沿西边落下。
4,两个物体同时落地,落地时间需要1秒钟。很古老的思想测试,估计大家都不会上当了。
5,绿灯总是在底部。很多人对这个事实经常搞不清或搞错了。
6,一个30人的班级里至少有两个人是同一天生日的可能性是十分之七;说得精确些,概率是0.71。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59493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