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瓷是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的传统艺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通常也指在瓷器、瓷板上刻凿成的雕塑工艺品。
刻瓷艺术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术,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从魏晋开始,随着陶瓷业的发展,大量精美瓷器出现,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
于是当时的艺人们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最初的瓷刻。
随着刻瓷技术的不断完善,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推陈出新。不仅刻瓷的品种不断创新,由原来简单的瓷盘上镌刻发展到茶具、花瓶、瓷板、文具等。而且画面表现内容也逐步丰富起来,有民间故事、山水、花鸟、人物肖像等。
无论是在瓷板上还是花瓶上,无论是山水风景还是人物肖像,在艺术家的刻刀下都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张明文,1941年生于山东淄博。淄博刻瓷艺术创始奠基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现任中国陶协刻瓷文化研究会会长,山东陶协刻瓷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委,淄博市刻瓷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1993年,国务院授予“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奖。1997年授予“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奖章。曾任原淄博瓷厂副总工艺美术师、艺术瓷厂厂长,现创办“张明文工作室”。
1960年毕业于“山东省工业干部学校”工艺美术班。长于书画、造型,精于刻瓷艺术。四十多年艺术生涯,佳作蜚声国内外,享有“中国刻瓷第一人”的美誉。
早在1982年,张明文就在第十四届国际博览会上进行刻瓷表演,美国的前总统和夫人以及政府官员和美国的宇航员等,在看了他的表演之后,赞叹他是“真正的艺术家”。
《纽约时报》连续五天发表题为《世界博览会的奇才,中国馆的刻瓷家张明文》的专稿,张明文的刻瓷,在当时轰动了整个艺术界。博览会期间,他刻的所有作品被抢购一空。
这次出国,为国家获取外汇49970美元。这在当时,对于中国来说真是一个奇迹。他钻刻的马克思像还被收录在德国出版的《卡尔•马克思》一书,书中记载道:“从此,在中国外交史上,中国的外交礼品由刻瓷代替了红本子。”
更可贵的是,他善于总结思考刻瓷艺术实践并上升到理论层面。他多次把自己的艺术见解和实践经验总结成文。在《刻瓷艺术与情理法趣)一文中,他积聚多年经验,对刻瓷的渊源,刻瓷与绘画、篆刻、书法的关系及刀法、着色的运用等作了详尽论述,是省内最早有关刻瓷的论文,成为许多后学的重要学习资料。张明文还编写了《刻瓷教学大纲》,在全国推广刻瓷技法和刻瓷工艺。
张明文的刻瓷作品《敦煌归真》就是刻瓷作品中的巅峰之作。器型为庄重静穆的鹿头樽。作品为单线白描,群列的飞天舞姬,或蹲、或立、或弹、或奏,轻盈中育着静穆,飘逸中透出雄强。
这是刻瓷艺术不可多得的上乘精品,也是张明文呕心沥血之作。张明文曾多次远赴兰州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站在前辈留下的艺术瑰宝面前,他被感动着,手摩心追,追逐那不灭的飞天精神和撼人的中国艺术之魂。
刻瓷是一种技艺性很高的艺术样式,在它发展的历程中,艺术家们掌握了丰富的表现技巧和高超技艺。一个刻瓷作者光有好的构思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娴熟的刻瓷技艺,这需耗尽一个人一生的精力,在实践中锤炼,方能达到手心合一炉火纯青的境地。
这其中画线白描是最难的,这是因为瓷器是世界上最硬的人造器物之一,且釉面光滑如镜,运刀时若运力不匀或稍有不慎,极易出现败笔和崩缺。要达到线的流畅和爽利,非一日之功能为。
张明文的这件作品,把线的表达功能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张明文的作品,所传达的艺术信息处处显现着文化当下性的艺术之美,首先表现在他对“人”的主题的看重。
刻瓷艺人们,集各绘画门类之长,将烧制陶瓷的高超技法和深厚的书画功底融为一体,创作出的刻瓷作品意境深远,为我国陶瓷艺术增添了一朵绚丽的奇葩。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5416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