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11月6日,和继先老师应邀在纳西话賨、北京纳西学会两个微信群,分享了银杏伙伴海外考察之旅,内容涵盖教育、文化、环保、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生态农业、乡村建设、生态经济等领域。
和继先先生就是群里的“我也不知道”,他一直很谦虚低调,总是谦称我也不知道,其实他知道的真不少,因为他是东巴,通天人之际,知古今之变;他还是一位写作高手,一篇篇沉淀深厚,深情厚意的美文出自这位悟母才子的手;他还是一名国际大使、乡土农业专家,代表丽江多次与国际人士交流东巴文化,学习粮种保护知识,并以新观念推动乡村社会发展,他是新时代的东巴。从他身上体现了纳人不屈不挠、刚毅坚卓的求索精神。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与致敬之处。小人互撕,弱者自弃,强者互助,能者互学!
以下是本次讲座的录音整理稿。
(讲座录音2段共80分钟,请在微信公号纳西话賨收听)
泰晤士河的清晨
【背景材料】
一、关于银杏伙伴
银杏伙伴是银杏伙伴成长计划的简称,是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的一个资助青年人突破成长瓶颈,帮助其成为公益领域的领导型人才的长期计划。主要资助对象为草根机构的领导人或创始人,不排除学者、媒体人、个人行动者和未来的 NGO 领导人。该计划同时倡导社会各界一起支持公益人才、搭建公益人才成长的支持体系。针对公益青年需要基本生活保障、社会认同和自我能力提升的需求,“银杏伙伴”到目前已经有126位伙伴,他们在平等、尊重、包容、开放的气氛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目前已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
和继先(左蹲者)与考察团伙伴在雷励国际
二、关于和继先与银杏伙伴
和继先于2018年11月经评审加入中国银杏伙伴,从事公益创新、社会创新尝试。主要方向是通过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传承、农作物老品种保育,尝试为乡村发展、乡村服务助力。一年来,已多次参加社会创新活动公益论坛、学习交流。
公益创新活动,就是如何把做好事(gamei eemei bbei)做得更好,如何与社会的需要相配适的一个活动。——和继先老师在讲座中分享感悟
和继先(站立者)在进行考察阶段性分享小结
和继先(绿衣者)参与考察体验
三、关于此次考察
本次银杏伙伴海外考察,为一次社会企业与公益创新之旅。考察团由13位银杏伙伴成员及领队、翻译等共17人组成,于2019年9月17日抵达英国伦敦,为期10天。考察期间到英国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的威根市、沃里郡的斯特拉特福德镇、德文郡达廷顿镇等地的12个的社会企业、公益机构进行了采访、交流。
和继先(左一)与同伴在考察途中
四、行程速览
第一站:Freightliners城市农场
在这个占地2.5英亩(约15亩)的农场,著名的英国社会企业之父Michael Norton先生交流了社会创新方面的实践和体会。Norton先生致力于社会创新和社区志愿服务,对中国社会企业发展也非常熟悉的。
和继先(右侧绿衣者)聆听Norton先生对社会创新的阐释
农场一角
和继先(左蹲者)与考察团伙伴在英国城市农场与Norton先生合影
第二站:阿育王基金会
阿育王基金会(Ashoka Foundation)是著名的社会创新家园,一个相信“人人都是创建者”的组织。
银杏伙伴在阿育王基金会会议室交流
第三站:青少年发展支持机构——雷励国际
雷励国际(Raleigh International)致力于激发世界各地青年人改变社会的热情、决心和能力。他们围绕自然环境管理、清洁用水与个人卫生、可持续生计和公民社会中的青年人这四大领域,为世界各地不同阶层和背景的青少年提供精心设计的活动。
雷励国际的欢笑声
第四站:Haven House儿童临终关怀中心
这家中心为伦敦十个区得了绝症或生命不足六个月的数百位重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免费的舒缓医疗与临终关怀服务,让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温暖陪伴。
纳西族没有单独的临终关怀机构。纳西族崇拜祖先,重视生命的质量建设。重病的人都会得到家人和侄儿女等亲人高质量的照顾。一个人在临终之际,不能接不到气(sal),因而会有亲人守护、陪伴在身边,为其送终。——和继先老师在讲座中分享感悟
儿童临终关怀中心所在建筑是一幢拥有百年历史的白色别墅,包括丘吉尔、撒切尔夫人等政界名流都曾在此居住并亲手种下一棵橡树
第五站:曼切斯特下属威根市的威根少年宫
和继先老师日记:今天参访了英国曼城一个少年宫,原来这个地方是童子军俱乐部,后来主人将土地和房屋捐赠出来,建立了这个少年宫,是欧洲最大的少年宫。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后,很多健身器材捐赠给了少年宫,但是少年宫的运营完全靠自己筹款,不但没有政府资金支持,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在青少年活动上的支出压力。这里除了运动相关的健身馆、篮球馆、攀岩、滑板场地、足球场等外,还有乐队活动场、录音室、舞蹈教室、美发沙龙、美甲和职业技能培训教室等,为青少年提供多种选择。哈里王子和前首相卡梅伦等名人也来过这里。每年除了接待从全国各地来的学生,还为当地近千人服务。少年宫采取收费制,会员收费每年5磅(合人民币40多元),非会员50p(合人民币4块多)一次,可以使用少年宫中任何设备和项目,对于低收入家庭孩子完全免费。
少年宫教室门上标语: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要随波逐流
第六站:威根·雷大学的孔子学院
和继先老师日记:在英国有这样的孔子学院近70多个,传播发扬中国文化。这里的孔子学院已经有10年的历史。服务着近700多人的汉语学习者,还支持着周边多个小学的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
和继先(后排左一)与考察团伙伴在威根.雷大学
第七站:沃里郡斯特拉特福德镇的莎士比亚故居
莎士比亚纪念馆运用剧本现场表演、视频、音频、互动装置等多种展览手段,完整详细地展示了莎士比亚的一生,包括其后代的家庭情况。其故居按照当年的摆设呈现,使参观者有很强的现场感受。
以上两图,沙翁故居
第八站:德文郡达廷顿镇的舒马赫学院
舒马赫学院成立于1991年,以佛教经济学家舒马赫命名。舒马赫20多年前撰写了《小的是美好的》一书,风靡全球,向世人展示了另类经济学的想象力与实践图景,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规模化发展的一次深刻反思。舒马赫学院被称为生态教育界的霍格沃兹魔法学校,是英国社会创新的发源地,也是全球第一个实行社区互助生活的学院,是世界著名的可持续生态经济学院。
在舒马赫学院听哈丁教授讲《深度生态学》,类似于纳西族祭自然神svq ggvq(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资本浸入的生态发展的理性观念已经过时,而一种感性的生态经济在尝试建设。深度生态学落地关联的三个方面:深度经验、深度追问、深度承担。对人的信念进行深度的提问,催生对自然的深度承担,实现更好可持续的生态发展,寻找解决路径。我们不远万里到英国学习社会创新、各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经验,而英国人的传授却回到中国的传承文化中。——和继先老师在讲座中分享感悟
听了深度生态学课,不管提到人与自然、生态保护,还是生态转型,我个人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纳西族“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传统文化相当宝贵,甚至可以说,现在他们提出的,被当作网红被关注的深度生态学,纳西族在几千年前的东巴文化中就已经有了,我们的经验和智慧应该放到国际平台,放到更高的层面上。但现实是,我们的声音有时确实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确实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如果从社会的经验角度而言,我们好的经验、东巴文化的理念,不应该因为是小民族的文化而得不到重视,应该得到更高一层的认可。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东巴文化的智慧,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和继先老师在讲座中分享感悟
舒马赫学院有600年历史的古堡教学楼,是英格兰西南部最大的中世纪建筑
哈丁教授用一首舒缓的吉他曲开启深度生态学,他说“中国的传统文化能解决许多生态问题。《易经》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生态学。”
森林里的教室
绿色办公室窗户使用秸秆做墙,既环保又保温
和继先(绿衣者)参加餐前祈祷体验
和继先(绿衣者)参与体验活动
第九站:圣约翰小学
和继先老师日记:今天(在英国第8天)采访了一个伦敦公立小学。小学有1~6年级各两个班,每班30人,还有一个26人的学前班。所有课程都没有固定的课本,老师在一个教学大纲里授课,会有一定的差异。每个老师都必须要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必须能承担不同课程的授课。学校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数学等等12门课程。每年都有三次不同的考试,学校会把成绩反馈给教育部门和资助方,也是学校进行教育质量评估的依据。国家给每个孩子承担着每人每年4000英镑的费用,另外也有一部分费用来自教会,所以学校有两个不同的资助方负责人,而学生的家长也会给学校不同的支持。每门课都有助教,主要是关注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在英国有学习障碍而成绩赶不上的学生可以申请一笔补课费,学校给予单独的补课支持,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学校的生源非常多元化,有16个民族的学生在同一个学校读书,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家庭。老师面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也会做相关的问题研究,同时也有专门研究学生学习障碍的专家会定期来到学校,也可以把学生的情况反映给专家。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了丰富的教学娱乐器材,老师都会在游戏中完成很多的课程教学。这个学校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另外国家、教会、家长、学校共同合作的办学模式,完成了教育的社会责任,来自不同方面的监督也提高了教学的教学质量,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和透明的管理让学校在社会中有了更加阳光的形象。这里还有中国汉办的孔子学院课程。
第十站:聚贤社交流
和继先老师日记: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文化的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与时俱进,这个理念对东巴文化的传承也很重要。海外考察虽然是为了洋为中用,东巴文化传承,不止是祖先丰功伟绩的发扬,更大的目标是要把祖先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体现在民族的素质建设,应对当下社会的各种问题,应该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目的。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时俱进的交流方式,很有意义。
第十一站:参观生态农场
夜幕降临伯明翰
第十二站:莱切沃斯花园小镇
和继先老师日记:参访英国莱切沃斯花园城市 Lechworth Garden City。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Susan Parham教授开启了“花园城市研究”议题。花园城市这一概念,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提出的。“花园城市”也称“园林城市”,相对完整的理论在1898年由英国建筑学家霍华德发表题为《明天的花园城市》专著中提出。阐述了“花园城市”的理论,提出城市建设要科学规划,突出园林绿化。
Parham教授著有《Food and Urbanism:The Convivial City and a Sustainable Future》等研究书籍。花园城市的内涵除了较高的生态要求外,也要求着人文生态的内涵。如社区互助体系的建设;文化的服务是一个深度的绿色健康城市。花园小镇的实现是建立在保留土地价值和社区议会制度的基础上。一座城市的成长需要很长的时间,一个好的规划也需要用一个长久的有连续性的制度做保障方能实现。在一个朝令夕改的制度环境里是很难实现的。
第十三站:考察中外对话公益媒体
舒马赫学院的农林业(agroforestry)试验田
考察期间,还参观了英国的许多博物馆。
和继先在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拍到的一个东巴“优麻”战神
图片部份采自和继续先提供的银杏基金公众号想关文章,部份由和继先提供。
【主讲人简介】和继先,纳西族,宝山乡吾木村人。银杏伙伴。出生于东巴世家,师从和福洋、和茂椿老东巴,能独立主持祭天、祭山神、祭谷神、超度、祭胜利神等东巴仪式;热爱纳西族传统文化;喜欢写作,作品散见于国内各种文学期刊。向从事传统老品种保护和东巴文化传承为撬动的乡村发展。
顾 问 郭大烈 杨焕典 杨福泉 杨世光
李群育 戈阿干 牛相奎 和学光
喻遂生 和长红 和力民 白 郎
张春和 李 锡 和树荣 曹建平
李之典 杨树高 木 琛 英扎次里
编 委 李丽萍 和志华 木 诚 和向军
和玉玲 和秀成 和冬梅 杨杰宏
和万花 和根茂 和爱春 赵庆莲
杨雪飞 和俊香 李学芬 和松阳
和志菊 和积华 和凤琼 和正钧
和振华 和素文 和剑猛
执行主编 杨杰宏 和志菊
责任编辑 赵庆莲
投稿邮箱:704210558@qq.com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52718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