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期)
点击此处浏览上期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台前幕后故事(5)
文/奇云
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人类基因组研究无疑将会形成一种规模巨大、财源滚滚的基因经济。
因此,基因专利不仅成为发达国家一些大公司激烈争夺的焦点,也是科学界讨论的热点。
人类基因可否授予专利权,如果可以授予应按什么标准进行审查,以及如何确定批准后的保护范围等问题目前都尚在讨论之中。
大致形成两种意见:
一种认为专利应当保护基因序列本身,另一种认为基因序列本身不应保护,但对基因序列的应用则可以给予保护。
一些在基因开发应用方面拥有雄厚技术实力的大公司,由于利益的驱动,极力主张给予基因序列本身专利。
而世界基因组织以及全球主流科学家则表示反对,因为基因序列本身属于科学发现的范畴,不是专利意义上的发明创造,不能予以保护。对于基因功能的应用,则可以给予专利保护。
第一届国际生物伦理大会于2000年6月20日至24日在西班牙西北部城市希洪举行,来自37个国家的450名科学家在会议结束时签署了《希洪生物伦理声明》。声明指出:
人体基因图谱是“全人类的财产”,不应享有专利,而应让它为各国的发展和自然保护作出贡献。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人们设计和创造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广泛用于制药、农业、食品、化工、化妆品、环境、能源各领域,不仅会推动科学的进步,还将产生惊人的经济效益,从而引发产业革命,以基因组学为基础的生命科学工业已经形成。
目前,世界上各大制药、化工和农业公司都在积极地进行改组、合并和建立新联盟,以通过基因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加强自己的竞争实力。
尽管基因产业所需的投资数目非常大,探索工作也非常艰辛(比如分离囊性纤维病变基因花了十年时间,耗资1.5亿美元以上),但一旦拿到一个能够编码重要功能蛋白的基因后,其回报将是无比丰厚的——发现者可以获取该基因的专利,科研人员可以之进行相关研究并设计相关的防治药物,医药公司可在专利期满之前获取市场巨额垄断利润。
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草图公布,有关谁拥有这些潜藏庞大商机与利益的无价之宝的争辩将随之白热化,英国、法国和美国支持由多国政府赞助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网上公布基因图谱供大众自由取用,但塞莱拉公司却已针对这些基因排序资料提出数千份专利申请。
2000年6月23日在法国波尔多举行的一场生物科技会议上,法国科研部长曾严辞批评塞莱拉公司。这位部长说,人类基因排序原始资料应该被放置在公众领域中,让世界各地科学家都能自由取用,人类基因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其相关知识不能被少数人据为己有,而应该属于大众所有。他的主张得到英国和美国的大力支持。
分析人士称,“基因工程最迷人之处在于,一个基因可以成就一家企业,甚至带动一个产业。在12万条基因中,只有1万条有用,就会形成1万个产业。”
基因主要分为三类:
疾病基因、疾病相关基因和功能基因。
从商业角度看,疾病基因的发现是最有价值的。目前,全球很多研究机构念念不忘的是如何尽快把一个基因转化为药物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无论是塞莱拉公司还是美国能源部,都不可能把3.5万个基因统统找出来,每个参与者都是有机会的,现在就看谁跑得更快。
基因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人体共有约3.5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只有一套,不存在白种人基因组、黄种人基因组之分,全人类所有成员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对任何一个人基因组的研究,代表了全人类的一致性信息。
由于人类基因数目是有限的,发现一个少一个。如果基因被“专利”的话,就等于说谁发现了某个基因,这个基因就归谁。
这是在抢啊,就像当年哥伦布登陆抢滩一样!
世界各国投入巨资寻找基因的研究实为一场“基因抢夺战”,“基因侦探们”在这3.5万个基因中逐个探索,一一破译,发现一个少一个,能抢一个是一个;谁占有较多的基因专利,谁就将在人类基因的商业开发方面(包括基因药物、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开发)抢得先机;生物医药企业只有在获得基因专利许可权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该基因相关药物的开发和利用;基因专利的多少决定着生物医药企业生存空间的大小。
由此可见,人类有限的基因资源正在做着一次性的分配,生物医药产业正在进行着一场“圈地运动”;获取基因效率最高和数量最多的企业,有望利用其基因专利来垄断未来生物技术和制药工业发展的市场。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台前幕后故事》连载第5期到此结束。
全文未完待续,敬请期待连载第6期。
【1】奇云. 人类基因组计划:过去、现在和将来[J]. 生物学教学,1994(10):2-4.
【2】奇云. 人类基因组计划:过去,现在和将来[J]. 化石, 1995, (1):2-5.
【3】奇云. 基因组的精密工程——2012年生命科学研究的六大突破之一[J]. 生命世界, 2013(5):52-53.
【4】奇云. DNA元素百科全书——2012年生命科学研究的六大突破之一[J]. 生命世界, 2013(5):54-55.
【5】奇云. 丹尼索瓦人基因组——2012年生命科学研究的六大突破之一[J]. 生命世界, 2013(5):46-47.
【6】奇云. 黑猩猩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96%以上[J]. 生物学通报, 2006, 41(2):13-14.
【7】奇云. 人科动物基因组测序全部完成 大猩猩,黑猩猩和猩猩,谁与人类最亲近?[J]. 生物进化, 2012(2):27-35.
【8】奇云. 科学怪才文特尔[J]. 海峡科技, 2003(9):37.
【9】奇云. 基因、女人和莎士比亚[J]. 聪明泉, 2005(5):50-51.
【10】奇云. 基因、女人和莎士比亚[J].中外妇儿健康,2010(12):72-73
【11】奇云. 基因靶向技术的炫目光芒——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J]. 生命的化学, 2008, 28(1):1-3.
【12】奇云. 2013值得关注的大科学领域[J]. 科技潮, 2013, 000(003):54-57.
【13】奇云. 人与猿的相同与不同(上)[J]. 飞碟探索, 2012(4):38-40.
【14】奇云. 人与猿的相同与不同(下)[J]. 飞碟探索, 2012(5):38-40.
【15】奇云. 人类的第一份生命蓝图[J]. 科学之友:(上), 1994(8):11-12
【16】奇云. 人类,你是造物主吗[J]. 科学之友, 2003(3):4-6.
【17】奇云. 600万年前的浪漫情缘——现代人类是原始人类与黑猩猩结合的产物?[J]. 生命世界, 2006(6):36-39.
(以上文献在多家文献数据库均可浏览或下载)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台前幕后故事(1)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台前幕后故事(2)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台前幕后故事(3)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台前幕后故事(4)
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连载一)
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连载二)
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连载三)
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连载四)
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连载五)
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连载二十)
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连载二十一)
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连载二十二)
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连载二十三)
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连载二十四)
2019年诺奖得主威廉·凯林的趣闻轶事
2019年诺奖得主彼得·拉特克利夫的趣闻轶事
2019年诺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的趣闻轶事(上)
2019年诺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的趣闻轶事(下)
“恐惧症”探秘(1)——光怪陆离的恐惧症
“恐惧症”探秘(2)——光怪陆离的恐惧症
“恐惧症”探秘(3)——“恐惧症”的根源
“恐惧症”探秘(4)——战胜“恐惧症”
网络恐怖主义:没有硝烟的战争(1)
网络恐怖主义:没有硝烟的战争(2)
网络恐怖主义:没有硝烟的战争(3)
生物恐怖主义:人类和平安康的新威胁(1)
生物恐怖主义:人类和平安康的新威胁(2)
生物恐怖主义:人类和平安康的新威胁(3)
生物恐怖主义:人类和平安康的新威胁(4)
生物恐怖主义:人类和平安康的新威胁(5)
热点聚焦:新冠病毒感染导致肿瘤消失?
南极病毒将开启潘多拉魔盒?
埃博拉病毒卷土重来!地球开启免疫模式?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4583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