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冬季御寒,直接上羽绒服无疑是最多人选择的良方之一。
影响羽绒保暖性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填充原料品类及含绒量(如鸭绒/鹅绒,绒朵与羽毛的混合比例是多少)、面料(如防水性、透气性)、隔断结构(如羽绒分布均匀且防风的盒式隔断)等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充绒量跟蓬松度。
这俩算是最直观、最具决定性的指标了,现在不少精明的买家在选购羽绒产品时早已用它们来取代手摸这种佛系判断。一定标准下的充绒量和蓬松度越高,保暖能力就越强。
蓬松度(Filling Power)是国际上度量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绒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如一盎司的羽绒所占的空间为600立方英寸则称该羽绒的蓬松度为600。
假设两件同款羽绒服,同是充100g的羽绒,一件的蓬松度是700FP,另一件是550FP,那么蓬松度高的那件,说明可以固定更大体积的空气层来保温和隔热,穿着起来自然会更暖和。
但必须要注意,这些指标得协同参考才有意义,过量的充绒+高蓬容易造成衣服臃肿,而绒的品质和填充量低,再高的蓬松度也白瞎。
那话说回来,羽绒服的表现真算得上是十全十美吗?又未必。
先不说以往被诟病“土味”的传统款式设计,即便到现在,由于结构、工艺等特性,“面包”状的蓬松外形仍然是主流的厚羽绒外套款式。
幸好近几年如 Moncler 等以羽绒服见长的知名品牌,频频联手时尚潮流界设计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时髦感,逐渐扭转大家对羽绒服的刻板印象。
不过相比起款式这个不痛不痒的因素,相信跑绒以及吸湿性等更会是对实穿性有所打折,让人苦恼的硬伤。
跑绒就无须多言了,毕竟再贵的羽绒服也不能完全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因为羽绒保暖的原理在于隔绝空气流动,尽可能让吸湿的羽绒来吸收体表汗液所蒸发的热气和外界冷空气发生更少的对流交换,牢牢锁住导热性极差的空气并以此来留存热量实现保暖,维持体温平衡。
假如面料、缝接处不具备全防水性,当吸湿力强的羽绒遇水后水分就会把原本留在绒中的空气给挤走,导致绒与绒之间粘成块、蓬松不起来,这就意味着这件羽绒服已经丧失了保暖效能(拒水绒另当别论)。
那究竟除了羽绒之外,还有什么御寒偏方能够让我们安心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呢?
Thinsulate由3M公司开发的 Thinsulate™(新雪丽™)算是几款当中早被广泛运用的高性能保温人造棉料了,主打服饰范畴,与 Gore-tex 等知名功能性面料在70年代后期已经登场。
作为最初曾服务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高效暖绒产品,也多次为冬奥会、南极考察队等专业单位保驾护航,御寒实力自然不容小觑。
其实市面上大多轻量保暖纤维的隔热原理跟羽绒同出一辙,而新雪丽也不例外,其超细纤维之间能够留存大量的空气,通过形成气室来锁住热量。
据 3M 所说,在同等厚度下,新雪丽™的保暖性能是羽绒的 1.5 倍。最重要的是,新雪丽™的吸水量仅是自重的1%,即使遇水也不会像羽绒那样丧失太多保暖性。
不过话虽如此,具体还是要看充绒量、蓬松度来进行比较。发展到现在,新雪丽™也有应付不同御寒场景的类型产品了,源于其军事渊源和性价比,很多时尚潮流品牌的御寒单品内胆、外套都会以它作为填充物。
像在冬季比较适合南方伙伴都市通勤的菲羽系列(Featherless),以及应付北方天气或其它高寒场景的 KL 型高蓬松度保温棉等。
这款来自 GOOPiMADE® 的 “Foggy” Parka,就选择用 3M™ Thinsulate™ Type M保温棉来作为夹层填充,即便受潮、浸湿后仍可维持较好的保暖效果,轻便干爽。
而其染皱尼龙面料扎实耐磨就不在话下,重要的是染制过程均经过 Bluesign® 蓝标认证,在光线照射下会产生出独特的折色光泽,即使是黑色、深灰和海军蓝三种素色配色亦无需担心缺乏细节亮点。
加上 C6 Teflon® 高强度防泼水、防风御寒以及上胶工艺,能够防止漏棉之余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衣服的机能性。
除此之外,针对冬季穿衣体感的考量还有很多:
武士盔甲般的立体廓形、插肩袖、后褶设计后有更多的空间留给内搭,着用时下摆也不会因拉扯活动而外翘;难缠的静电在其日本制纤维内里面前亦束手就擒,吸汗、速干、防污的特性确保了更加透气舒适的体验。
如果对御寒单品的遇水锁温能力和柔软性有更高要求的话,那美国Albany公司研发出的 Primaloft(俗称“P棉”)会是比新雪丽更好的选择。
仿照羽绒纤维结构由不同粗细中空纤维构成的P棉,虽然干燥状态下保暖性比羽绒稍逊,但在湿水的情况下它仍能保有96%的保暖性能,远优于羽绒的保暖效果。
尤其对一众户外玩家和军迷来说,Primaloft 的地位可是举足轻重。
因为基于美军需求而开发的它,正是代替遇湿不能的羽绒在雨雪、潮湿等作战环境下完成保暖任务,加上透气、速干、耐折腾的特性,无论是在军服还是睡袋、手套等军备中都能发现它的身影。
像美军参考 PCU 对第二代 ECWCS 作出改良后的 ECWCS GEN III 7层防寒服系统中,可以保证在零下40度作战的最外层 LEVEL 7 —— Happy Suit,其中层填充物所采用的正是 Primaloft。
相比起上一代,Primaloft 的注入让美军的行军负担大大减轻,在确保遇水仍能保暖的同时,那相对理想的压缩表现也为他们节省了不少收纳空间,便携好打理。
而且填充 Primaloft 的衣服体感柔软舒适,穿着活动起来不会给身体感受到明显的负担感。
现在 PrimaLoft 的产品线按不同性能将往日的 One、Sport、Lite 重新对应划分为 Gold、Silver 和 Black 三大系列(其中每个系列又细分出许多产品)。
在相同填充量下,阻热性(克罗值)从高到低依次是 Gold > Silver > Black。
其中 Primaloft Silver 适用于大部分冬季城市通勤或运动场景,运用最为广泛;而 Primaloft Gold 虽然克罗值只有0.92(相当于650FP的羽绒),但吊打的羽绒的强劲遇湿锁温能力让它在雨雪场景也能派上用场。
不过一分钱一分货,总体保暖效能越出色的 Primaloft 产品价格亦水涨船高,普遍比新雪丽服饰贵不少。
在日本市场重获新生的美国户外品牌 Wild Things,自1981年面世以来一直为登山探险者们研发出众多户外机能服饰,直到2004年正式被美军相中作为军备生产商,像 ECWCS GEN III 以及 PCU 中的 L7,Wild Things 都有份操刀打造。
所以它家的 Monster Parka 和 Happy Jacket 等出品细节绝对符合军装控的经典口味,前短后长的A字形宽松廓形剪裁、EPIC 防泼水尼龙与Primaloft Silver填充等军版设计都悉数呈现。
但在日本团队的简约风格演绎下,让这些军事单品以更加生活化的形象融入到都市穿着环境中,造型能力的提升立竿见影,像这季推出的 Monster Parka 中新增了黑灰撞色的设计就深得我心。
此外,其它一些经改良后的复古军风单品同样值得入手,例如向来擅长汲取美式复古文化灵感并加入自己见解的 Beams Plus,其冬季拳头产品M-65 Parka就相当值得大家入手了。
因为性价比够顶!
首先它把 M-65 最标志性的设计氛围保留,但在致敬经典的前提下,新采用的 KOMATSU 的 SIATOS-GR 防水材质却又提升了大衣 60% 的延展性,就算内搭卫衣等厚重单品依然能活动自如,轻便舒适。
而最重要的是,升级后的它搭载的是Primaloft中最顶级的 Primaloft Gold Insulation Lux 保温棉。
相比起大多日潮品牌那贵上将近一倍但也只是用银线P棉填充的同款,Beam Plus 57200 日元一件的金线P棉 M-65 Parka 可谓真香。
Coreloft相较于上面的新雪丽和P棉,Coreloft 可能更称得上是属于户外玩家们的小众趣味。
因为俗称“C棉”的它,是由加拿大高端户外品牌 Arcteryx 自研出来的拒水保温棉,仅为品牌旗下的产品所独占(例如 Atom 系列)。
纤维的保暖原理和属性其实与上述的P棉相差无几,主要由连续的细短纤维构成气室锁住空气,实现保暖;而较粗长的纤维则确保支撑起足够的蓬松度,速干透气耐压缩。
每当谈及到这个话题时,通常很多人就会拿C棉跟P棉作比较。
虽然克罗值方面C棉的0.87略小于 Primaloft 中最顶级的 Primaloft Gold 金线P棉,保暖效能稍弱,但它的优点在于更加出色的柔软性、亲肤感和蓬松度,在同样的保暖效果下做到更轻更蓬。
像最近的新款 Atom LT 外套更在上一代C棉的基础上升级为 Coreloft Compact,保暖性不减且变得更加轻薄舒适。
无可否认,论一般干燥状态下的保暖性,羽绒的制霸地位实在是难以撼动。
不过想应付北方雨雪天气或南方冬季湿冷通勤,又嫌弃臃肿的面包羽绒服,那按需备上今天介绍的三种保温棉相关服饰也未尝不可。
毕竟除非你选的羽绒服填充的是拒水绒,而面料亦有防水处理,否则它们都拥有着比羽绒更强力的遇水锁温效能。就算再潮湿的环境,也能让你“潮”起来!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4152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