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盘点化妆品行业8大伪概念 绝对有你没想到的!

美妆资讯
盘点化妆品行业8大伪概念 绝对有你没想到的!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为2514亿,13.5%的年增长数字跑赢了GDP增速。对于广大女性和部分男性消费者而言,化妆品可以说是仅次于“衣、食、住、行”之后的第五大“刚需”了。

可是,每天早晨在镜子前涂涂抹抹时,你了解左手举起的这瓶“无添加”面霜,或右手拿起的这只韩国进口隔离霜吗?它们真的具备品牌广告或者门店BA宣传的那些效果吗?

不知不觉,很多混淆视听的“伪概念”在化妆品从业者和消费者中已经深入人心。今天,品观网(pinguan.com)就来扒一扒以下这8大行业伪概念。

一、隔离霜

很多不化妆的女孩子,桌上也有一两只隔离霜,可见其风靡程度。不过,有业内专家指出,隔离霜其实是一个营销概念,从产品成分和功效上分析,隔离霜、防晒霜(UV Block/Sun Block)或者妆前乳(Make-up Base)很难区分。

观察一些进口隔离霜的产品说明,也能发现端倪。如兰芝一款隔离霜的瓶身上写着“skin veil Base”,字面翻译为“皮肤表层薄纱质地”,而“SPF22 PA++”的标注则体现了它防晒霜的内质。

隔离霜一词最早是怎么出现在国内的呢?据说是因为当年旁氏的一款低SPF值防晒霜销量遇冷,公司想出了“隔离”的概念,并打出“隔离紫外线、隔离脏空气、隔离彩妆”的宣传口号,没想到在市场上一炮走红。

随着越来越多的同类产品面世,这三项作用也成为隔离霜的共同宣传语,在很多消费者心中,这就是隔离霜的基本功效。

应该承认,隔离霜的确有防晒或兼备润色功能,部分产品还添加了抗氧化、美白等成分,然而,在官方层面它并没有成为一个正式的品类。

二、防雾霾化妆品

如果说隔离霜的市场接受度高、只是没被正式定义,那么防雾霾化妆品就连概念都未被消费者广泛承认,目前国内也尚未出台针对抗雾霾化妆品的标准。

曾有媒体对615名消费者做出调查,结果高达65%的人认为“抗雾霾化妆品没有用,只是噱头”;18%的人表示不会购买此类产品;还有3%表示用过但没什么效果。

随着中国各大城市的环境污染加深,空气质量每况愈下,抗污染、防雾霾类产品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内外美妆公司对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在持续中。

可由于缺乏相关试验标准和效果规范,很难约束部分厂家的虚假宣传。韩国《东亚日报》2017年9月25日报道称,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调查了20多款声称具备防雾霾效果的化妆品,有10款的实际效果无法得到证实。

看来,在那些PM2.5指数爆表的日子里,想要靠涂个精华、打层粉底就实现保护皮肤的目的,眼下还是一个痴想而已。

三、涂抹式水光针

水光针注射,很多人知道,是一项常见的微整形项目。它借助技术将胶原蛋白、透明质酸、肉毒素等医美元素注入真皮层,让皮肤呈现紧致水润饱满的效果。但“涂抹式水光针”却是完全不同的原理。

在淘宝上搜索这一关键词,有成千上万个产品,价格从十几到几百元不等。卖家们宣称,涂抹式水光针跟美容医院里的水光针效果和配方完全一样,而且免去了微整形手术的痛苦和危险。

对此,专家指出,因分子结构不同和皮肤天然屏障的保护,玻尿酸或胶原蛋白等营养成分很难通过涂抹方式渗透到肌肤底层。不安全的产品还可能引发过敏、皮疹、瘙痒等不适。

而市面所售的涂抹式水光针多是在偷换概念,一般只具备补水功能,无法达到宣称的媲美微整形效果。

四、肌底液

肌底液这个中文名最早是在2009年兰蔻推出“小黑瓶”时提出的,刚开始颇受质疑,很多人认为是商家为销售产品而创造出的一个伪概念。

随着行业细分化的深入,肌底液概念在市场上越来越火,小黑瓶精华肌底液也成了兰蔻的口碑单品。据官方统计,去年双十一当天每1.44秒就能卖出一支小黑瓶。

在“2017 Dealmoon美容大赏”的粉丝票选中,精华类的前三名里就有肌底液一席,但因为肌底液和精华液的界定不是很清晰,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二者的区别。

针对这一疑惑,有业内专家称,从产品配方角度来看,肌底液属于精华液的一个分支,有着“软化角质层、辅助穿越角质屏障、为肌肤注入营养”的作用。

肌底液能不能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精华呢?SK-II首席科学家曾表示,如果在产品设计中肌底液能达到功能性精华的效果,那么就可以替代精华。这一解释也表明了肌底液和精华之间的亲密关系。

五、缩毛孔

宣称具备“缩毛孔”效果的护肤或彩妆在市面上很常见,多个大牌都有相关产品。如俗称“磨皮神器”的CPB沁肌紧肤蜜、欧缇丽“皇后水”(葡萄精华爽肤水)、奥尔滨“健康水”(爽肤精华液)、贝玲妃“反孔精英”系列等。

不过,希望通过化妆品来缩小毛孔的人可能要失望了。专家指出,毛孔其实是不能缩小的,除非通过专业的医美手术。普通化妆品至多能通过清洁油脂和黑头,使毛孔看上去变小些;或用酸性物质来实现暂时收缩毛孔的效果。

简单地说,化妆品只有“收敛或清洁”效果而不能缩小毛孔。而且,通常在25岁以后毛孔会逐渐发生不可逆的松弛与粗大,熬夜、生活不规律都会加剧这一现象。女性同胞们,还敢“熬最深的夜、用最贵的面霜”吗?

六、无化学添加

嗯,这又是一个深入人心的伪概念。必须指出,真正意义上的无化学添加化妆品根本不存在,不论是护肤还是彩妆、洗护类产品。

据资料显示,无添加化妆品的概念来源于日本,日本业内对其大致定义有:无防腐剂、无杀菌剂、无石油系介面活性剂、无香料、无矿物油、完全密封、弱酸性、注明原厂生产日期,保证产品新鲜等多个方面。

但“无添加”和“无化学添加”是有区分的,严格意义上说,所有化妆品本质上都是化学元素的集合,即使是在天然萃取过程中也会加入化学物质。市售的部分化妆品随便打出无化学添加的宣传语,是极其不严谨的。

目前,中国尚无“无添加化妆品”的条例标准,也没有设置相关权威机构。下次当你的闺蜜/女友/老妈再让你推荐纯天然无添加化妆品时,记得把这篇文章转给她看看。

七、花水

前两年,花水的概念在国内市场上一度很流行,不少品牌跟风推出了相关产品。玫瑰、薰衣草、洋甘菊、橙花等花水最为常见,但很多人对花水/纯露/水精油/爽肤水的定义傻傻分不清。

在百度百科词条里,花水(Flowar water)是等同于纯露(Hydrosols)来注解的,指的是在提炼植物类精油时分离出的100%饱和蒸馏原液,是精油的一个副产品,不含香精及酒精成分。

然而,由于目前中国没有明确的产品规范,市售的很多打着花水名字的产品在生产层面和品质上良莠不齐。有直接用精油兑水的,有纯露加水用人工调配的,还有添加花瓣等视觉物质的。

而且,大多数花水类产品都添加了防腐剂、酒精和香精,甚至乳化剂、稳定剂等物质,以实现清爽的肤感和怡人的香气。其实,这样的花水本质上和爽肤水无异。

八、药妆

药妆这个概念出现在这里应该会让很多人意外,毕竟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医药学研发背景、以功效为主打特色的化妆品比较常见,也很受消费者欢迎。

药妆在欧美国家称为Cosmeceutical,即介于药品与化妆品之间的产品,是一个成熟的门类。

业界对于药妆概念的认同大致分为3类:一是药物化妆品;二是医学护肤品;三是功效性化妆品,如祛斑、祛痘产品类。在日本,有化妆品销售的药店一般称为药妆店、薬局(药局)或ドラグストア。

但在中国还没有药妆的定义,也不像防晒或染发类产品有专门的“特证”或批号,只是在市场中运用这一概念而已。这也让部分进口药妆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较难确定宣传口径。

怎么样,品观网(pinguan.com)摘取的这8大行业伪概念你猜中了吗?

随着国内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完善,相信部分概念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正式的品类或门类,而那些混淆视听的营销词汇则会逐渐在市场上消亡。

黄甜甜蒋雪琴刘淼杨晓峰胡浩余有元王雷雷王奎龙传琦王雷... 等499人看过此文章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23625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