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老舍曾经这样评价马金凤:
“大众喜开颜,洛阳金凤来。打朝潮笑谑,挂帅奋风雷。歌舞全能手,悲欢百炼材。长安春日夜,鼓板绽红梅。”
马金凤6岁学艺、7岁登台演出,她的“马派”艺术,深得观众们的喜欢。
《穆桂英挂帅》《七奶奶》《花打朝》《木札岭》等,都是她的代表作。
她的名字背后,写满了沧桑与感恩。
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曾对她破例,赠她凤冠,并收其为徒。
母亲含辛茹苦,将她培养成人。
马金凤在坟前喊水罐,却喊出一代响当当的“豫剧”大家。
如今她已是百岁高龄,仍然不忘豫剧……
一
1922年,马金凤出生在山东曹县的一个苦艺人家。
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崔合利想给孩子取个吉利点的名字,于是便给她取名为崔金妮。
至于为何后来两次改名,那可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6岁那年,马金风跟父亲唱河北梆子。到了7岁,她就已经和父亲同台,演出了《刘二姐赶会》《三义记》等剧目。
别看她小小的年纪,舞台功夫倒是不俗。因此,被戏迷叫做“七岁红”。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三衰六旺。
此时家中突遭变故,马金凤的奶奶生了场病,根本没有钱医治,也请不起看病的先生。万般无奈之下,父亲只得将马金凤卖掉。
后来,那个人又将她转卖给开封一家姓孔的戏院老板。这个老板精打细算,见马金凤没有嗓子,就以130块钱卖给开封卢殿光的戏班,并改名为卢金凤。
母亲得知此事后,想把她赎回来。但是那个人狮子大开口,要300块大洋。
家贫四壁,一贫如洗,去哪里筹齐300块大洋?
马金凤的母亲走投无路,只能头插草标,卖身为奴。
跪了三天三夜,恰巧被一位跑江湖的马先生看到。
这个马先生真是位大善人,在他的好心帮助之下,马金凤才得以脱离“虎口”。
为了感谢马先生的大恩大德,母亲就将孩子改名为马金凤。
至此,马金凤终于凤翔于天,得以自由。
但是父亲却已经去世,接下来的路,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平坦。
二
马金凤的母亲暗暗发誓,定要将女儿培养成名角,于是母亲带着马金凤到兰考县学戏。
到了这里之后,马金凤就开始练嗓子。老师还特意交待,嗓子不要见太阳。喊嗓子要依山靠山水,依山有回音,靠水有水音。
那时候兰考县是风沙盐碱地,哪来的山水。马金凤的母亲就想到一个办法,她在丈夫的坟前放了一个瓦罐子,并将罐子灌满了水,马金凤每天都跪在那,脑袋瓜半扎在罐子里,对着水喊嗓子。
刮风下雨,大雪纷飞,她都是跪在那,跪在雪地里,跪在泥窝里。
日子久了,马金凤的前额上被罐子的沿边磨破了皮,并且留下一道显眼的疤痕。母亲陪在一旁,用砖头为丈夫垒坟。
为了让女儿练嗓子,马金凤的母亲三年来没有脱衣服睡过觉,她用棉袄裹着孩子,搂着她睡在草窝里,生怕睡过了头。
三年之后,马金凤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她终于学有所成。
学戏的时候,马金凤没少挨打。那个时候学戏,可不是拳打脚踢,而是棍棒伺候,甚至还拿扁担打她,将她摔到院子里。
多年后,马金凤回忆起被打的经历,她说自己能有今天,是老师们的功劳,把武艺传给你,挨几下打也值得了。
十五岁那年,马金凤已经学会《洛阳桥》的唱段。
戏中有这么一段,一位小姐在梳妆的时候,需要对着镜子。但是这个镜子可不便宜,市场上卖一块多,穷苦人家出身的马金凤又怎么能买得起。
为了能让女儿顺利登台演出,母亲做工三天三夜,用赚到的钱给女儿买了块镜子。
而那块镜子,是马金凤的宝贝,她看到镜子,就会想到母亲,回想起曾经的日子。
那一年的马金凤,和剧作家宋词合作,对传统戏《老征东》进行了整理,并且创作了《穆桂英挂帅》。
她出演的穆桂英熔青衣、刀旦、马旦为一炉,彻底演活了这个经典角色。
1953年,马金凤在上海演出,当时梅兰芳先生看到演出的剧目海报,便对《穆桂英挂帅》极感兴趣。于是梅兰芳悄悄地去了剧场,看完演出后,他来到后台,找到了马金凤。并且还细心地指出马金凤在演出中存在的问题。
临走之前,梅兰芳还将程砚秋和盖叫天的戏票送给马金凤,让她去观摩学习。
翌年,梅兰芳捎信给马金凤,告诉她在上海演出结束后,到南京看他的戏。
马金凤赶到南京后,看了一周梅兰芳的戏。而且在演出之前,梅兰芳还让马金凤到后台看他化妆。梅兰芳化妆的时候,从不轻易地让别人看,对马金凤却是破例。
在那一周的时间里,马金凤在化妆、服装方面,学到不少的东西,也渐渐地有了自己的心得。
后来,马金凤成了梅兰芳唯一的一个外剧弟子,梅兰芳还将自己珍贵的凤冠送给了马金凤。这个凤冠对于她而言,是无比珍贵的,每当马金凤头戴凤冠,便会想起梅兰芳先生。
三
1956年,马金凤到北京去演出。
看到《穆桂英挂帅》,有人问这是个啥行当,真是奇了,说小旦吧,太小,刀旦吧,太年轻,老旦呢,又不老。听到这些话后,马金凤想起梅兰芳的教导,便随口说出,50多岁挂帅,就叫“帅旦”吧。
在马金凤独具匠心的创造下,“帅旦”成为了新的艺术行当。
马金凤对于艺术上的追求,让人为之钦佩。为了登台演出,她和儿女聚少离多。孩子一满月,她就出去忙演出,将孩子丢给母亲,让母亲来带。
那时候的马金凤常年在外演出,加上交通不方便,她一年只能和孩子见上一两次面。马金凤深夜回到家,三个孩子听到母亲的敲门声,便欢快地来开门,她给孩子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
奈何太忙,有时候甚至来不及给孩子做一顿饭,她便又匆匆离家。儿子手中的信,末尾已经模糊难辨,原来那是马金凤思念孩子时所留下的泪水,泪水簌簌而下,打湿了信纸。
为了演好戏,马金凤付出了太多,不只是亲情。唱戏的人,需要时时刻刻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马金凤从来不沾烟酒,稍带刺激油腻的东西,她也不会吃。马金凤有自己的绝招,一碗白面汤,一个鸡蛋,这就是她的“养生秘方”。甜汤配面膜,也是马金凤的最爱。
每年演出200多场,可以说是从早忙到晚。大到城市的剧院,小到农村,她都曾去演出过。
有一次到邯郸演出,但是在演出之前,马金凤的嗓子突然间哑了。台底下的观众说,“我们都是奔着马老师来的,她不能唱,站在台上,我们看看就知足了”。
听到观众的这些话,马金凤非常激动,她不能让观众失望而归。于是团里请来了医生,在她的脖子上打了封闭针,又往嗓子里喷了些药。
马金凤走上台去,和观众见了面。在此之前,她仍是不能开口说话,可是到了台上,嗓子居然好了。一句台词还未唱完,现场的观众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还有一次,马金凤已经定好到焦作演出,还没出发前,有个单位急忙忙地打来电话,希望中午能到山西阳城来演出一场。原来那个单位要别人有业务关系,点名让马金凤去演,要是请不到,业务就得泡汤。
电话那头说得诚恳,马金凤答应得干脆利落。当剧团正要去阳城时,却接到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善朴打来的电话。他请求马金凤当天晚上来刑台演一台,因为那天晚上是最后一场,邀请方给出难题,说马金凤不来唱一场,就不给结账。
对于83岁高龄的马金风来讲,一天转三个省,这真的能行吗?但是救场如救火,马金凤果断地答应了。
那天的马金凤中午在阳城演出完之后,便足不点地赶到了焦作。晚上八点,她第一个登台,十几分钟唱完后,还没来得及卸妆,就直接上车,车上了高速,飞似地赶到刑台。到了台上,台下的观众掌声如雷。
马金凤对待艺术的态度,不由地让人竖起大拇指。正因如此,她的戏迷才那么地喜欢她。
有一个开封的戏迷,她是农村教师,特别喜欢马金凤,打小就听马金凤的戏。有一天,她来到洛阳,下车之后打听到了马金凤助理王襄翠的电话。
由于事先没有联系,加上王襄翠担心马金凤的身体,就没有接受这个戏迷的请求。马金凤得知此事后,却批评起了助理,她说人家专门跑来,那就是对艺术的支持,怎么能拒绝人家。
助理连忙赶到火车站,将这个老师接到马金凤的家里。见面之后,马金凤给戏迷倒水,问她是否吃饭了,两个人相谈甚欢。
临行之前,马金凤还将自己的签名传记送给她,两个人合影留念,那个朴实的农村老师已是潸然泪下。
说起马金凤,就会想到她的助理王襄翠,两个人走南闯北几十年……
四
11岁那年,王襄翠来到洛阳市豫剧团,跟着马老师。
生活中,马金凤就像是她的母亲。
有一次去演出,住五星级酒店。吃自助餐的时候,王襄翠看到眼前这么多的美食,心里高兴极了,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丰盛的美味。于是这个拿点,那个盛点,最后却吃不下了。
马金凤对她说,以后吃自助餐少扒点,吃再多那不叫浪费,倒掉了太可惜了。这句话牢牢地记在王襄翠的心中,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浪费过一粒米,一根菜。
有一次王襄翠到马金凤的家中,马金凤亲自为她下厨,给她做一碗她最爱吃的热腾腾的面条,她坐在王襄翠的旁边,问她香不香,咸不咸。
两个人的关系,似是母女一般,马金凤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王襄翠。
马金凤没有半点架子,每次演出之前,她都提前四个小时化好妆,这个习惯直到90岁还没有改变过。化好妆之后,马金凤站着不动,一站就是四个小时。她不敢坐下,害怕将衣服压出褶皱。
有一年冬天,演出的衣服太过单薄,女儿心疼母亲马金凤,想给她套上一件外衣,马金凤却不准,且面色不悦,将衣服推到一边。
对此女儿表示,母亲认真得有点烦人,认真得让人心疼。
戏台上,她一丝不苟;戏台下,和蔼可亲。
2007年,有位河北小伙子十分喜欢马老师,他给王襄翠打电话,意思是非要和马金凤见一面,不然干啥都没有心情。那一年马金凤赶往山东去演出,那个小伙子如愿见到了偶像,刚一见面,一句话还没有说,就抱着马金凤哭了起来。
2007年的11月,马金凤在北京做了一次手术,当时病得厉害,靠输营养液维持,由于她说了多天的胡话,所以女儿就请专家来给她做检测。在认不出儿子的情况下,马金凤居然能唱完《穆桂英挂帅》
而后转院治疗,马金凤的病情才得以好转。病愈之后,她每天早晨七八点钟起床,在自家的院子里活动,或者是到海边溜达溜达,有时候也会喊上两嗓子。
马金凤对待艺术,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当年拍摄《打花朝》,她出演程七奶奶,有一个镜头是她坐在车上训驴,那驴受了惊吓后将她从车上甩下。这一连串的动作,全部都是真实的,驴是真的,她摔下车也是真的。花甲之年的马金凤,从车上摔下来一次又一次,她却坚持拍摄,后来才达到要求。
地面坑洼不平,她连续摔在地上,结果造成身上多处淤青。可是马金凤甘愿付出,艺术就像是她的生命,只要观众喜欢,她就会继续演下去。
现如今马金凤已是百岁高龄,她的脸上,竟然没有老年斑,整个人活力满满。
她年幼学戏,曾拜梅兰芳为师,母亲是她的守护者。
一镜、一凤冠、一人、一“帅旦”……
最后,祝愿老人家福寿绵绵,健康快乐。
您的戏,我们百听不厌,千听不烦。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19183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