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美,三张嘴。”意思是说,美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较起真来,到最后只能是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老祖宗留下这句话,饱含深意。
陈漫给迪奥拍的照片,美不美?网上争议很大,但犯不着用拳头来定性。面对这样不算复杂的“美感对象”,把它当手机拆零散了,分别比较下其芯片、内存、硬盘、屏幕、摄像头啥的优劣,就清晰多了。
照片上的模特,个个“红脸蛋”。这是一类美感的表象及形式,学名叫“腮红”,用粉底和胭脂扑出健康红润气色,突出面部立体感。它美不美?先评判其价值。
面色红润,是青春靓丽、身体健康的表征。它适用于地球上黄色、白色、棕色人种,几乎是这些人种中所有人的健康体现。“腮红”使这一健康体现更凸显,增光彩,长面子,所以具有价值。
关于“价值”,结合“人性源程序”,再具体定性下。
一块馒头,半碗米汤,有价值吗?好像没有。
我们吃馒头,喝米汤,没感觉多么增光彩、长面子。它们只是满足了我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早习以为常。
但是在旧社会,大部分人靠窝头、凉水生存,吃馒头、喝米汤只有少数人能享用,很增光彩、长面子,所以又有价值。
灾荒年月,人多饿死。有人拿馒头、端米汤站人堆里,直如高举帝王的权杖。馒头、米汤的价值更大了,能救命,能号令,驱人推磨,使磨推鬼——当然,该人必须自我保护好,否则会被众人抢夺、撕烂喽。
所以,价值是相对的,会因时、因势、因人变化。“好像没有”价值的需求对象,能否升格为“增光彩、长面子”的价值对象,关键看其是否令我们,也令相对的别人,心生价值感,满足彼此的“归属”与“自尊”需求。
价值对象与生理需求对象通常统一。比如馒头、米汤既是生理需求对象,又是价值对象。有时二者又割裂,比如“红脸蛋”,不能吃,不能喝,但能生成价值感,满足我们的相应心理需求。
价值对象之所以具有价值,有的约定俗成,有的人为规定。馒头、米汤的价值曾经约定俗成,后来约定俗“退”,如空气一样,被我们习以为常了——“红脸蛋”的价值约定俗成,现在还有,但已不明显——“黄马褂”代表至高无上的荣耀,曾由人规定,上行下效,现在被搁进历史博物馆了。
陈漫将“红脸蛋”拍入照片,以增添模特的美色,使之突出,在当下美女照片铺天盖地的网络环境中跳脱出来。她做到了。
但是,凡事得讲究个“度”,过犹不及。
当下,关于美女脸面,主流的美感是白底中略微浮现一点红。至于怎么白,红多少,细微之处由爱美的女子在化妆时自主把握,难用语言描述。但她们再怎么扑胭脂,也不会像照片中的模特那样,脸蛋儿红成一团,猴子的红屁股似的。
猴子的红屁股,不常见,对网民关于美女面部表象及形式的美感影响不大。但民间有人去世后,为了使逝者如生,普遍把逝者脸部的血色加重妆扮;僵尸片将之搬上荧幕,着重表现——二者在网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几乎将“红脸蛋”与死尸对等。由此“腮红”曾经具有的价值,不仅荡然无存,还因其死亡联想在前面划上了巨大的“负值”。
先具价值,再生情感,继成美感。关于此点,前文多有阐明,不再赘述。
不管陈漫和迪奥怎么想,由于照片中的“红脸蛋”价值巨负,必然拉低模特在大部分网民心目中的美感,已成事实。
除了“腮红”,“黑眼影”也是。
黑色向来与黑夜、恐惧、死亡相关。它作为表象与形式在视觉作品中应用,关键看其以什么图案,呈现在什么背景,与什么搭配。
人逝去后,眼窝深陷,眼圈发黑。“黑眼影”引起网民的死亡联想,不亚于“红脸蛋”。
还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双眼半睁半闭的“迷离眼”。它们给人精神萎靡、害眼病,不健康的整体感觉。
具体细分,影视中的海盗,其中一典型特征就是“独眼罩”。巨奸的形象,经常半睁眼,以隐藏内心的真实害人想法。有的令观众不寒而栗,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似的,长时间在心里徘徊不去。
还有“蛾黛眉”、“粗黑眉”、“肉淡眉”乱入,给人整体上乱糟糟的感觉。它们都曾经在历史上流行一时,但现在主流美感的是“柳叶眉”。具体细分,“蛾黛眉”像虫子趴在眼上,“粗黑眉”形同男人,“肉淡眉”呈现病态——重症病人免疫力降低、营养不良掉毛发的样子。
脸面是美人身体美感的大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有这些负价值的视觉表象及形式点缀其中,其它美感的表象与形式再怎么突出,也遮不住照片中模特的整体的“丑”。
照片中的模特,盘发髻,梳脏辫,戴头饰,插发簪,翘指套……这些国内少数民族和国外潮流引入的、民间和贵族的、清朝和当代的,各时空、多人种的不同美感的表象和形式混搭,拼凑一起,堆砌成排——怎一个“乱相”了得。
美感,无论表象和形式,还是内在与根源,其本质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是“自在自为”的“和谐”与“活泼”,而且还在人性共同的“归属”与“自尊”、“同情”与“共情”需求彼此满足的基础之上。
“和谐”相对于人体,呈现为匀称、对称、协调、齐整、条顺等。“活泼”相对于人体,呈现为生机、灵动、活泛、轻快、矫捷等。二者共同呈现出健康、活力、无害、长久、美好等。
符合二者的视觉表象和形式,还得在特定时段、特定情势、特定人际圈子,合乎圈内人的价值感、情感,才能引发圈内人相对的美感共鸣。
其中道理,一言难尽,此处不论。
至于陈漫的“红脸蛋”和迪奥的“黑眼影”,不顾忌网民的价值、情感倾向,美、丑不分地将各种视觉表象及形式一通乱炖,端到网上,既恶心了网民,也伤害了自己及品牌,其中还包含更深刻的社会心理及美感变迁的原因——解密情感,提升美感,关注“亿舟一学”,一起探讨。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95351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