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设施草莓灰霉病症状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美妆资讯
设施草莓灰霉病症状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设施草莓灰霉病症状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灰霉病是草莓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一般发生在生殖生长阶段,对草莓花器及果实的危害严重,常造成花器及果实腐烂,对草莓产量及品质影响巨大。

草莓灰霉病症状

灰霉病主要危害草莓叶片、花器、果实,也可侵染叶柄、果柄。叶片受害症状在发病初期老叶形成“V”字形黄褐色病斑,随着病害加重,叶片焦枯死亡(图 1)。

图 1 老叶形成“V”字形黄褐色病斑

花器侵染一般先从萼片基部开始,先是萼片及花托有红色斑块(图 2),花不能正常生长,花瓣变成暗褐色,花药呈水浸状,花器变褐干枯,严重时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果 实 侵 染 一 般 从 花 器 开始,先是柱头被侵染,进而影响果实生长发育;幼果主要是果柄、果面被侵染,严重时变褐干枯,形成僵果(图 3);成 熟 果 实 发 病 初 期 果 实 呈 水渍 状, 后 颜 色 加 深, 果 实 腐烂, 表 面 产 生 浓 密 的 灰 色 霉层(图 4~5)。

叶柄、果柄被侵染时,首先局部变红,后变红部位出现浅褐色坏死干缩,严重时叶柄可产生稀疏的灰霉;而果柄病斑可通过萼片蔓延到果实,严重时果柄枯死。

图 2 花托弯曲,萼片基部产生红色斑块

图 3 幼果受害,果面被侵染,果实难以膨大

图 4 果实表面产生灰色霉状物

图 5 果实表面产生浓密的灰霉层,失去商品价值

发病特点及检测

灰霉病是典型的低温高湿病害,其病原菌适应性强,温度 0~35 ℃, 相 对 湿 度 80% 以上 均 可 发 病, 主 要 以 菌 丝、菌 核 在 病 残 体 上 或 土 壤 中 越冬, 其 耐 低 温 能 力 强, 翌 年温 度 7~20 ℃ 时 可 产 生 大 量 分生 孢 子, 进 行 再 侵 染; 温 度20~25℃、湿度持续 90% 以上时易出现灰霉病发病高峰。

灰 霉 病 原 菌 称 灰 葡 萄 孢菌,属子囊菌门,是一种广寄主性的真菌。实验室中常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确定病原菌种类。灰葡萄孢菌从菌丝或者菌核生出子实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其形态为灰色、丛生状;其顶端膨大,有小突起,分生孢子呈亚球形或卵形,单生于小突起之上。

发病原因

灰 霉 病 发 生 主 要 有 以 下原因:①高湿是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般相对湿度在90% 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时易发病,且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②栽植密度过大或幼苗徒长,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长势弱也是引起灰霉病的重要原因;③管理粗放;④田间积水,排水不善也会加重病害扩散。

传播途径及侵染过程

灰霉病传播主要通过 2 个途径:①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②病叶、病果接触传播。

灰 霉 病 原 菌 与 草 莓 正 常器官接触后,易从受伤部位侵入。 按 照 侵 染 部 位 不 同 可 分为 3 种类型:①茎、叶器官侵入:病原菌主要是从基部叶柄农艺操作伤口、老黄叶边缘或肥害伤口侵入,从而引发病害发生。新芽也是灰霉病侵染的重要部位,一般新芽枯萎后,高湿环境下,易导致灰霉病发生。②花器侵入:主要是从残留的花瓣或未脱落的柱头侵入,进而影响果实的分化与生长。草莓花期缺钙能引发花蕾褐变,在高湿情况下是导致灰霉病的重要因素(图 6)。③对于果实而言,一般病原菌从果面侵入。幼果期果柄发红、向果实方向发展,进而侵染到果面,导致果实表面呈褐色,最终形成僵果。成熟果实侵染多从果实底部尖端开始,果实尖端呈水渍状,进而向上侵染,最终果实表面覆盖灰霉层。

图 6 缺钙引起花蕾褐变,在高湿环境下易引发灰霉病

防治措施

灰霉病作为草莓栽培过程中常见的侵染性病害,具有侵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其防治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的栽培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定植前预防

灰霉病的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草莓种苗定植前需做好以下方面:①在农业防治中选择抗病 品 种 是 最 经 济、 最 有 效 的方法。②定植前清除病残体、清洁田园能有效降低病原菌种群数量,避免交互侵染,从而减轻病害发生。③温室土壤消毒,避免连作障碍及土传病害。④定植前对草莓种苗假植复壮,培育壮苗,以达到提升草莓种苗抗性的目的。⑤在草莓栽培过程中采用高垄栽培或半基质栽培,适宜的栽培模式能降低灰霉病发病率。⑥合理施肥,适当增加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性。⑦采用滴灌的灌溉方式,既能节水、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又能有效降低温室湿度,减轻高湿病害的发生及侵染。

苗期预防

对于连作草莓,灰霉病要以预防为主,一般宜在开花前施药保护,以免影响授粉受精,形成无效花或畸形果。铺设地膜能有效减少蒸腾、降低棚内湿度,同时能减少草莓基部叶片被水浸湿,从而降低灰霉病的发生。此外,扣棚膜前进行统一植保,以免将病原菌扣入棚内。其次扣棚膜后草莓生长环境改变,湿度增加,易导致灰霉病发生,应注意适当通风排湿。

花期防治

花期是病害防治的一个敏感时期,平衡防治效果与药剂对花器的危害十分重要,需在经济阈值允许范围内提升防治效果。

◆合理水分管理及排湿

一 般 每 667 m 2 浇 水 量应 控 制 在 1.5~2 t, 浇 水 周 期为 5~7 天, 周 期 时 长 可 根 据天气及栽培情况适时调整,以免 植 株 生 长 过 旺, 影 响 通 风透 光 性; 浇 水 时 间 最 好 选 择在 9:00~11:00, 浇 水 后 注 意排 湿, 棚 内 湿 度 最 好 控 制 在30%~50%。

◆肥料管理

控制氮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磷钾肥能促进草莓开花结实,同时能增强植株抗病性。

◆植株管理

适当调整植株密度,及时摘除老、病、残叶,确保植株间通风透光,以免产生郁闭。合理疏花,及时清除病残花及发育不良花序,减少养分竞争,改善生长环境,提升种苗抗性。灰霉病是低温高湿病害,北方冬季连阴天或雾霾天易发生,特别是植株较矮的草莓品种,其底叶多平铺在地膜上,在高湿的环境中易感染致病微生物,应在晴天时适当的去掉此类老叶。

◆加强蜜蜂授粉

加 强 蜜 蜂 授 粉( 图 7),能降低灰霉病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蜜蜂授粉的优势:①增产增收。蜜蜂授粉可使草莓异花授粉均匀,坐果率高,提高农产品的产量;②提高果实品质。蜜蜂授粉可降低畸形果率,提升农产品质;与自然授粉相比,蜜蜂授粉能降低畸形果率 33%;③能节约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

图 7 蜜蜂授粉

◆烟剂防治

花期预防灰霉病最好选择烟 剂, 一 般 可 选 择 45%“ 百菌清”(图 8)或 10%“腐霉利”烟剂熏蒸。烟剂具有预防及治疗双重作用,且草莓是鲜食果实,烟剂残留低,对花器及果实危害小。烟剂具有以下优势:①其扩散性好,空间分布均匀,能实现温室全覆盖;②能降低温室湿度,不利于病害发生;③使用方便,节省人力、物力,且不受风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

图 8“百菌清”烟剂

烟剂具有众多优势,经常在花期及果期使用,但为确保防治效果,仍需注意以下事项:①烟剂不能和杀虫、杀菌剂混用,否则会产生 SO、CO 等有毒气体,导致草莓植株中毒;②为避免蜜蜂受害,使用烟剂时,应将蜂箱及时搬出温室,一般使用杀菌剂 1 天后,使用杀虫剂 7 天后蜂箱才可搬回;③风口密封,烟剂需从温室由内向外摆放,且需要避开作物和易燃品;④为提升药效,烟剂最好傍晚使用,此时有利于药剂附着,且使用时温度最好低 于 12 ℃, 以 免 引 起 药 害;⑤使用后 8~12 h 要通风换气,及时排除有害物质,以免伤害草莓;⑥为确保食品安全,使用烟剂 3 天内不采摘果实。

◆生物药剂防治

灰 霉 病 发 生 初 期 选 用 低毒的生物源药剂防治,可选用99% 矿 物 油 200 倍 + 微 生 物杀菌剂 10 亿 /CFU/g 600 倍液喷雾。

为避免降低生物药剂效果,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①微生物源农药使用时需掌握温室内温度、湿度状况,避免强光以及雨水冲刷,最好不与化学药剂混合使用;②植物源农药是以预防为主,在高危条件未发病时或发病初期用药,需要与其他手段配合使用;③矿物源农药需混匀后喷施,喷雾均匀周到,不要轻易与其他农药混用;④生长调节剂需适时使用,精准浓度,随用随配,不能以药代肥;⑤诱抗剂一般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用,现用现配,均匀喷雾。

花期一般不用叶面喷施化学药剂来防治病害,以免影响花芽分化,形成畸形花或畸形果,降低草莓产量,影响经济效益;若发病太重,仍需结合化学药剂喷施防治。

果期防治

草莓生长进入果期以后,在连续高湿状态下,易产生灰霉病,其发病主要原因是:湿度过大引起棚膜滴水。棚膜水滴到果实上,时间过长能导致果实出现水浸状,表面产生霉变,随着病情进一步扩展,果面上出现灰霉层,开始二次侵染,针对果期灰霉病的发病特点,可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灌溉

在确保果实生长发育的同时,应避免温室内湿度过高,加重病害发生。控制棚内温度及相对空气湿度,创造有利于草莓种苗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田间小环境。一般依靠开闭风口来调整棚内温湿度,白天温度控制在 26~28℃,夜间6~8℃为宜。将棚内湿度控制在30%~50% 为宜。可以通过覆盖地膜防止土壤水分散失以及浇水后及时排湿来调整。

◆及时补充肥料

果期为避免果实养分消耗过大,使植株养分供给不足,导致其抗性下降或早衰。补充肥料应以速效肥为主,除了根施以外,还可以叶面喷施,一般叶面追肥可选用 0.2%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植株管理

及时摘除成熟果实,以免果实成熟过度,果面软烂,使其受灰霉病的侵染。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带到室外销毁,降低病原菌种群数量,避免二次侵染。

◆化学药剂防治

喷施化学药剂可遵循“提早发现,重点处理”的原则,既能在发病初期及时发现并控制病害,又能减少药剂危害。一般化学药剂可选用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喷雾,或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300~2000 倍液,或 25%“嘧霉胺”悬浮剂 900~1200 倍液喷雾防治,7 天左右防治 1 次,整个生育期使用 3 次。

化学药剂的使用原则:①对症选药,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优先;②根据农药剂型选择最适宜的施药方法;③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在最佳时期适时施药;④交替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⑤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⑥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规定浓度配药,且配药工具需准确无误;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施药。

北方冬季常出现雾霾或连阴天,为确保防治效果,特殊天气化学喷雾防治需注意以下事项:①施药前准备:冬季阴天温室内升温缓慢,升起棉被后开小风口短暂放风后,及时合闭风口,以促进温室提温。当温度到 22℃时,适当打开风口,进行气体交换,以增加温室内 CO 2 的含量。注意通风过程需循序渐进,逐步锻炼草莓低温适应性,以免产生低温伤害。②喷施药剂:参照标注浓度将防治药剂配成药液,按照“一着、二掏、三扫”的施药原则喷施药液。注意药剂需现用现配,以免降低药效;其次药剂配比需严格参照标注剂量,以免产生药害或残留;第三药剂一般需13:00之前喷施完毕。③施药器械:一般要选择质量较好、压力大、雾滴小而均匀的器械,避免雾滴太大,产生药害。④施药后措施:喷施药剂后,需拉大风口促进排湿。一般排湿 1 h 后立即对上风口但不闭合,即有利于通风又能提 高 棚 室 温 度。15:00 时 关 闭风 口,16:00 左 右 当 棚 温 下 降到 10℃时,放保温棉被。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92293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