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妆啥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文章。
宣称现在很多大号宣传的所谓“知识”既不科学也无根据,
but!
在看了它的辟谣贴之后,我反而是一头雾水。
这个作者肯定没有孩子,自问自答也不能自圆其说啊。
日前,一家面膜厂商发布一篇图文消息称,
“面膜的内衬——蓝膜,可能含有碳酸钙和丙烯酰胺”,
已被他们弃用,并呼吁粉丝看到这种面膜要果断丢掉。
但是,妆啥在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之后,却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
“市面上的有些蓝膜会有所危害,是因为不良商家用的废旧料制作,
这种蓝膜使用后会影响面膜精华液的PH值,导致产品变质。”
“蓝膜在医疗领域也有应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蓝膜是没有问题的,
而产品正规与否可以通过查询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来进行判断。”
某化妆品被禁用了。
某化妆品会致癌。
某化妆品成本价只有两块钱。
这些谣言是不是常出现在你朋友圈?
一旦这是厂商发出的,你绝对会无条件相信。
为啥?这些厂商往往更会编故事。
总的来说,这些厂商编出的谣言分为四个系列。
1、禁用、绝对不含系列
通常冠以权威名头,把什么东西打击的一无是处。
但是,只要想想你的东西从哪里买的就知道了。
如果这些东西用了真的不好,权威部门禁用这些化妆品,你又怎么能买得到呢?
比如说,防腐剂。
提到“无防腐剂添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会想到日本品牌Fancl。
在该品牌的宣传里,也提到了防腐剂对皮肤的危害。
可实际上,我们所有使用的产品里几乎都添加了防腐剂成分。
严格来说,Fancl这种宣称没有添加防腐剂的品牌,只是没有添加直接用于防腐的成分。
如果是非一次性的护肤品完全不添加防腐剂或者防腐成分,那才是真的在培养细菌。
2、有害成分伤害皮肤系列
传谣品牌往往会整合其它的化妆品品牌,称它们所含的某元素对人体皮肤有害。
很多人传言矿物油不仅阻塞毛孔形成粉刺,还会加速衰老。
可是,著名的克丽丝汀迪奥魅惑美唇蜜和娇兰亲亲珍爱盈润唇膏里都含有矿物油的成分,
难道这些大牌疯了吗?
实际上,矿物油只要纯度够,就没有问题。
3、不值钱系列
谣言会说化妆品大品牌生产环节成本非常小,是把其流通宣传销售等领域的费用附加到产品上。
世界是没那么多便宜可占的,成本20块的东西卖2000,这样的好生意谁不愿意做。
然后,转而说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有多么多么的好用,全是靠口碑宣传的。
马油可以祛斑,马油可以抗老,马油可以美白,马油可以祛痘,
但是,马油治不了智障。
发帖者常声称自己是内部人士,掌握行业内幕。
但是,只要你有基本的逻辑分析能力,你就知道了。
比如,SK-II日本版的比国际版的要好。
实际上,SK-II不管是日本的、国内的、韩国免税店的、香港专柜的,
都是同一条生产线下来的,同样的原料同样的过程。
而且要筛选的话要多一道工序,无端增加成本,想起来就不太可能。
更何况,对于类似SK-II这种地位的一线护肤品来说,
不论把次品销往哪个国家,都是对自己品牌形象的损害。
总之,我们在面对一些化妆品谣言时,还是不要盲目相信,听风就是雨,
还是,要多一些理性的判断和逻辑的考证。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7665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