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内容乃属原创,不规范转载举报处理。当然,欢迎读者朋友圈~文中提到的文章都可以直接戳~)
「用什么」和「怎么用」
所有人大概都会希望,自己的底妆永远超级棒!
无暇、有光泽、贴合肤色、自然得仿若天生,最重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会氧化暗沉出油,甚至可以「越夜越美丽」。
然而,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粉底买了一大堆,甚至越买越贵,但效果却提高的很微弱。
为什么?
关于粉底,我们更多的时候,关注点都在「用什么」——
比如说,找到适合自己肤色的粉底颜色
再比如说,根据季节和天气,以及皮肤的状况,选择合适的底妆质地:
从粉膏、粉霜、粉底液、粉饼、散粉……细分起来也很多
然而,即使买到了合适的产品,如果你的使用方法不对,没有注意「怎么用」,也常常会出现低分底妆:
或者是暗淡无光,又或者是干得掉渣(还显得妆容很厚重)
每种肤质/需求的人,应该如何选用化妆工具?
如何通过化妆工具,画出更好看的底妆?
除了化妆工具之外,有哪些化妆知识/技能,能让你的底妆变美很多?
今天的推送,就跟大家聊聊上述问题——保证简单易懂,不是陈词滥调~
理解底妆
找到你的问题
事实上,关于底妆,我们之前就写过一篇很详细的,把画底妆的过程,形容为「和面」。
干了你就加点油/水,湿了你就加点粉,当底妆的水粉混合比例完美,底妆状态就会很棒。
然而,在上次文章之后,我却进一步发现了,上面这种思路的问题:
两个比喻,「和面」与「面具」
保持「水油」和「粉末」在一个合适的比例,就像制作一张面具,只能保证面具本身的状态好。
然而,这张面具有没有好好地戴在你脸上,却是不一定的——
回到底妆,这种感觉就是,虽然你的底妆干湿比例和合适,但很多时候,感觉是「浮」在你的脸上的,跟你本身的皮肤并不贴服。
而做到底妆「服帖」,除了选对产品,手法也相当重要——
记住这个中心思想!
第一步,做加法(加底妆),并且底妆不仅要本身状态好,还要跟自己的皮肤融合在一起!
下面,我们会通过几种常见的妆容工具,来更详细地说明,怎么让妆容和自己的皮肤,更好地「融合」「贴服」:
上妆工具一
手
对于上底妆来说,手虽然不要钱,但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工具!
一个是容易清洗,而且好改变形状,甚至可以做个按摩……最重要的是,跟别的上妆工具不同,手有热度:
手的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手有温度,因此它能够「融化」,这是它的缺点,也是它的优点。
缺点在于,如果你本身底妆产品选的就是刚刚好型,手让妆容融化了(特别是眼妆),则很容易出现结块、不均匀等等问题。
手的上妆手法
因此,用手上妆最好是用拍+点,而不是简单推开。
这样可以通过力度+热,让妆容更好地贴服在脸上,当然,依然是对中性皮和干皮更加友好。
而对于偏油性的皮肤来说,手这个工具,是不是就注定不好用?
当然不是!
手的「融化」加成,换个角度,也可以作为一种优点:
对于本身质地厚重、粘腻的遮瑕产品或粉底膏、粉霜来说,由于手的温度,可以让它们略微「融化」一点,反而会起到更贴服的效果。
美妆界大神Goss大叔,就很推荐「用刷子上遮瑕,然后用手指慢慢晕染开」的做法:
Goss大叔的视频截图
两个注意点,首先,同上图字幕,晕染开遮瑕的手法,依然是「按压」而非「推」——推这个动作,会让底妆变薄。
而对于遮瑕来说,除非你觉得前一步妆容太厚重,希望降低一点,否则用按压的手法,会更好地维持遮瑕的效果。
另一点在于,大部分人的黑眼圈其实都是前半,后半没有,这种时候,遮瑕膏不用涂在整个眼底,只涂前半有黑眼圈的部分即可。
手的有趣之处是,入门小白和高级化妆师,很多都喜欢用手上妆:
Goss大叔的手上妆动图
但一定要注意重要区别:
入门级选手的手,通常的动作是「涂抹」「推开」,感觉像是在皮肤表面,形成了一层妆容薄膜,但问题是妆和皮肤并不贴服。
高级选手如Goss,看上图,他的手综合动作是,点、按、压、拨,动作短促,力道较大,确保粉底跟本身皮肤融为一体。
上妆工具二
刷子
大部分入门级选手,在对自己的化妆技巧积累了一定信心之后,都会很渴望转而投入刷子的怀抱。
毕竟,化妆大师们都会有一整套刷子,而我总有一种「我买了一整套刷子,化妆技巧就会跟他们一样专业」的迷思(并不)。
要细说刷子,那这篇肯定讲不完,找了个总结的比较好的图:
不同的刷子头,对应不同的功能
跟手一样,很多人对刷子的「功能」和「上妆手法」也有很大的误会。
既然名叫刷子,很多人会理所当然地采用「刷」的手法来上妆——但很多人会发现,效果并不好!为什么?
粉底液的质地,要负一部分责任:
刷子是由一大把毛构成的(废话),当你的粉底液比较轻薄水润时,刷面的毛会比较根根分明,刷出来效果也会更自然。
然而,如果你用的是粉霜或者粉膏类产品,由于其偏油的质地,刷毛会变成一簇一簇的,这样刷起来,就很容易产生刷痕:
大概是图上的这种感觉(当然,不同刷子效果也有差别)
个人观点,对初学者而言,刷子更适合处理「粉状」而非「液态」的底妆,比如说定妆散粉,就很适合配个大刷子:
打圈扫散粉
一个很有用的技巧是,如果你画完粉底之后,毛孔依然显得很大,可以尝试用画圈的方法上散粉——
这种方法,会把散粉「推」到你的毛孔里,一定程度上,起到「毛孔隐形」或者「柔焦毛孔」的作用。
而「打圈法」也适用于粉底,Goss大叔曾经做过一个毛孔隐形教程,就是用眼影刷(相对没有那么大的刷子)画圈,来修饰鼻子上的毛孔。
简而言之,就是不停画圈
Goss大叔形容,这样画圈,可以把本身浮在皮肤上的底妆,暂时性地「推」进我们的毛孔中,从而达到底妆服帖,毛孔隐形的效果( 放心,不会致痘,化妆品是不会被吸收的)。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段话,有点难理解,这里有一位橘子先生,愿意牺牲形象来做下例子:
这个图本身是用来说明,有没有妆前的效果差别的(左边没有妆前,右边有妆前)
上面这个图,就可以很形象的说明两种状态:
左边是粉底浮在皮肤表面,但毛孔内部没有被填充,反而显得毛孔更明显。
右边的效果,既可以通过填充毛孔效果的硅类妆前达成,也可以通过上述画圈按压的效果完成。
一句话总结,刷子的妙用,在于画圈和隐形毛孔哦(其实晕染眼影,也是用画圈的手法)!
上妆工具三
粉扑
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下面这种,气垫粉扑:
我自己是十分喜欢用气垫粉扑上妆的
气垫粉扑的优点,在于可以比较均匀、轻薄且大面积的上妆。
它不仅适用于专门的气垫粉底,对于流动性强的偏水润粉底也很好用。
但相对来说,这样上的粉底会比较稀薄(因为被气垫吸了一部分),所以遮盖力会比较弱,对于油皮和瑕疵皮来说,可能不够友好。
气垫之所以得到如此多的好评,可能跟上妆手法有关:
美妆大神Pony用气垫粉扑上妆
不同于我们对其他工具的认识,比如说用手「推」,用刷子「刷」,我们一开始用气垫粉扑,上妆姿势就是「按」和「拍打」。
这两个动作,可以让一层薄薄的粉底液,尽量与皮肤融合。「薄+贴」,就是我们最想要的「宛若天生」效果。
上妆工具四
海绵
无论初学者还是高级学者,都很容易发现它的妙处!个人最爱的上妆工具!
形式有很多种,各种形状的美妆蛋,或者是三角形或者方形圆形的粉扑:
不同形态的海绵产品
为什么海绵产品如此好用?
我们可以用最近超流行的「五泵粉底液法」来做个实例说明:
五泵粉底液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五泵粉底液的量来上全脸以及脖子。如果你只上脸,大概4泵左右就够(脸小可能3泵,我可能需要8泵,严肃脸)。
把足量粉底液滴在手背,用粉底液浸湿美妆蛋,然后用「按压」的方式上妆:
这是B站美妆博主,「兔爹哭晕在厕所」的五泵粉底液视频,可见粉底液浸湿了海绵蛋底部,然后印在脸上
为什么足量的粉底液+海绵,就能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仔细看上图中的小海绵,海绵内部是有很多小孔的(废话)。
你自己用手涂不匀的量或者质地(你能保证自己均匀涂五层粉底吗?),经海绵一吸收(吸收过多的),再挤压,就可以达到「均匀释放」的效果——
记住这个关键词,均匀,非常重要。
而兔爹在她的视频中也提到,五泵粉底液法之所以好用,是因为海绵在吸取足量粉底液之后,会大大加强粉底的遮盖力——让本身轻薄水润的粉底,起到「陶瓷肌」的效果。
而海绵能起到的,不仅是「均匀释放粉底」,还可以让粉底和其他东西混合:
Goss大叔,就建议干皮或者上了年纪的人,在美妆蛋中加几滴护肤油,然后跟粉底混合,上妆就很顺滑,不卡粉不结块
除了跟油混合,海绵也可以跟水混合(但更麻烦,因为水会导致粉底性质的变化,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作用嘛,修饰眼下干纹算一个:
当你上了遮瑕,然后发现眼下有干纹之后,用海绵蘸点水(一点点哦),压一下就可以
如果你本身皮肤状态比较干,除了像上面说的,往美妆蛋里加油,还可以先用水浸湿美妆蛋,再上妆。
浸湿之后,记住要拧干,然后用纸巾裹一层再拧干,到达一种微妙的湿润状态,此时上妆,不仅更快更好推,质地也要轻薄和水润不少。
除了水和油,粉扑还可以用来上散粉:
Goss大叔也曾讲过他的散粉上法,第一个要点是,「均匀」:
对折,揉搓,确保底妆「分布均匀」——其实想想,很多底妆工具,都是帮助我们把底妆上的更「均匀」的
第二个要点是「适量」,就像刷散粉之前,最好敲敲刷子,抖落过多的散粉,用粉扑上散粉也是同理:
用弹的方法,去除多余的散粉
第三个要点,跟前面一样,用「按」,确保散粉跟前序底妆更贴服:
到重点了吧,用按压的方法,千万不要扫(扫会有痕)
虽然上面这种方法,在「达到均匀」这一步,比散粉刷更难,但由于按压的手法,可以让底妆更牢固,所以持久度要比散粉刷扫一层要好。
简而言之,如果你有较强的定妆控油需求,可以用粉扑按,如果你只是想去除多余的油光,隐藏毛孔,散粉刷画圈的方法可能更适合你。
做减法
怎么样,听了这么多的底妆工具和手法,是不是有点晕?
事实上,说复杂可以很复杂,说简单也可以很简单:
底妆第一步,是做加法:让质地合适的底妆产品,与本身的皮肤融合。
关键词有三个,「均匀」(底妆工具其实就是帮助我们上妆更均匀),「适量」(过多的底妆会厚重,过少遮盖力不足)与「按压」(这样才能跟本身皮肤融合在一起)。
但这,是否就是故事的全部?
美好的底妆,不仅要一时美,还要一直美
上述的内容,全都针对「做加法」,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底妆还需要「做减法」。
很多后续妆容问题,都是因为底妆产品的量不对——
比如说我,冬天很喜欢用粉霜,但维持夏天的用量,结果就是,虽然是干皮,但还是很容易脱妆。
过量的底妆中含有的油分,会结合你皮肤本身油分,让你的妆容迅速氧化、暗沉,续航能力差。
因此,在你上完一套加法程序之后,还需要「做减法」,确保没有多余的东西,底妆比例刚刚好。
还是Goss大叔,他就很强调「去除多余」的步骤,当妆容完成后,可以用纸巾,或者用纸巾裹着海绵,来吸走多余的油分:
这个时候就要轻了,因为重的话会压花(也可以用干海绵啦,纸巾容易不均匀)
而他的另外一个,亲测有效的上妆手法,其实说到底,思路也是「吸收掉多余的部分」:
在所有不好上妆或容易脱妆的位置,用海绵各种按
一方面,「按」会让底妆更好的跟皮肤融合。
另一方面,海绵自带吸收功能,可以把多余的油啊水啊粉啊粘走,让妆容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状态。
Goss大叔自己也有吐槽:我知道,你们都希望我说点什么神奇的新东西,但这个技巧就是这么简单,但很有用:
不停的拍打,晕染,按压,可以达到「虽然很多层」但「宛若天生」的效果
另一种最近流行的妆容技巧,也跟「做减法」有关,叫烘焙(baking):
在脸上扫大量的散粉,过一段时间之后,用余粉扫去除多余的,剩下来的妆面,就会变得非常持久:
余粉扫就是上面这个东东啦
理想的状态,应该是皮肤光滑平整,且没有粘腻感,最好有一定的光泽——
做不到这种状态的话,那你的底妆可能就是多了或少了点什么,需要调整。只有达到了理想状态之后,底妆的续航能力才最强哦~
延伸内容
上妆顺序
如果你能理解上文的所有内容,那一些美妆界常见的争议问题,也就不会再难倒你:
比如说,先粉底再遮瑕,还是先遮瑕再粉底?
事实上,这两种做法所对应的效果和需求,都是不同的。
遮瑕在前,粉底在后:
后粉底可以起到「让遮瑕跟周围融合的更好」的效果,自动模糊边缘,先遮瑕再粉底,对于需要模糊边缘的「大块遮瑕」效果更好。
但相对的,粉底在遮瑕之后,由于上妆过程的关系,会容易把遮瑕擦薄,让遮瑕力减弱(当然点按比扫推要好)。
遮瑕、腮红、高光、阴影,都可以画在底妆前,这样画完底妆之后,感觉就是「从里面透出来」,更自然,妆感更弱
总结,「先遮瑕再粉底」,会让整体效果更自然,但遮瑕力相对弱,更适合「大片但不严重」的遮瑕。
同理,腮红、高光、修容都可以放在底妆前,这样再上底妆,腮红高光修容妆感就会大大减轻,有一种「自然轻薄」的效果。
粉底在前,遮瑕在后:
此时,由于遮瑕在粉底后面,遮瑕遮盖力会更强,但由于过渡更清晰,所以一定要处理好遮瑕的面积,不能再是大块大块的,要用细扫点按戳:
小瑕疵遮盖步骤,尖头刷点按,手指按,小散粉刷点按
这种更适合「面积小但是颜色明显」的瑕疵,比如痘痘,痘印等等,遮盖力更强,但需要处理好边缘,不然自然度会低。
同理底妆喷雾和散粉。
理论上这俩都应该用在底妆最后一步,让妆容持久,但并不固定。
夏天很流行的「三明治上妆法」,就是可以在底妆之前,先上一层散粉,或者定妆喷雾,再上底妆,再一层散粉或喷雾,可以让底妆更持久:
定妆喷雾,可以不止用在最后一步哦!
同理,腮红高光也不一定要在散粉定妆前。
定妆过程会「吃」掉一部分前序妆容:
如果你前序稍浓,可以用散粉画圈一遍模糊化。如果你前序刚刚好,可以在散粉之后,再画腮红或者高光,效果会更持久(但会相对难晕染一点)。
顺序并不一定,换个顺序,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希望大家get到技巧之后,都能画出美美的底妆哦~
如果对产品选择有疑问,也可以点下面的往期推送,回顾一下之前的内容。
下期见啦~
【特别感谢】Waiting、小景、在在、二哥哥、今天吃什么、wAng、叫我鲜菇、NT是大王等帮我找资料的妹子~
你可能还想看:
①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
(微信ID: BeTheBeauty)
(除手绘图外,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苹果用户可以通过赞赏~
~支持作者写出更多优质内容~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6734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