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航
1987年,世界上第一款更换型软性隐形眼镜问世。
6年后,作为它的开创品牌,强生再次推出全球首款日抛型隐形眼镜。由此,一个全新的品类诞生,撕开了这个小众行业的口子,打响了“越短越健康”的护眼理念。
几经发展,曾经的小众俨然已变成了如今的百亿市场。尤其是在中国,近7亿近视人群的庞大基数,以及逐渐成长起来的年轻消费者的多元需求,让隐形眼镜行业迎来最好的时代。
然而,除了清晰、方便的功能体验外,隐形眼镜这个小小、薄薄的产品还能带来什么?人们对眼健康认识的缺失,该怎样去补足?
这一次,我们专访了强生视力健中国区总经理、强生中国总裁委员会成员李婧,深入医疗健康领域十几年的她认为,整个社会对眼健康方面引导和教育,依然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不仅要好看,更要健康
李婧至今有两个信仰,一个全球化,一个数字化。
这也是她寻求职业突破最看重的事情。回顾她的职业生涯,自毕业后,就进入强生集团,在“严肃医疗”领域工作14年,后来又从事一段时间的康复医疗工作。
这期间,李婧一直在反思一件事:如何在更长的时间里做更重要的事。而当她开始探索新的成长和磨砺的过程中,强生视力健满足了她对于市场的洞察和期望。
在她看来,致力于眼健康的强生全视,在全球具有非常有影响力的业务体系。“这种全球化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市场份额上,更体现在为接近1亿的消费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的服务。”
比如,在治疗领域的创新上,强生就凭借应对白内障的TECNIS 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体,和应对屈光不正的安视优欧舒适® 全视线™智能感光隐形眼镜这两项产品,获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9年全球“聪明公司”称号,成为该榜单医疗器材领域唯一入选企业。这款“自带墨镜”的隐形眼镜也荣登美国《时代》杂志“2018年最佳发明”的产品。
而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化方面,强生视力健也是强生集团里年轻的“排头兵”。
与传统医疗产品不同的是,隐形眼镜虽然属于医疗器械,但同样属于一种快消品。尤其伴随着各种新经济形态的蓬勃发展,会让品牌有机会大量接触终端消费者。
这种数字化服务模式的转型、第一时间接收市场的反馈,给了李婧极大的吸引力去投身其中。而在当真正扎根行业的过程中,她也发现了被忽视的痛点和需求。
“我觉得人们对眼健康的重视是不够的。”李婧认为。
有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在强生发布的《2021-2022年度全球眼健康调研报告》显示,86%的人最害怕失去的感官是视觉。但矛盾的是,27%的人表示,相比眼睛是否健康,他们更关心眼睛是否好看。而这个数字在中国,是惊人的47%。
也就是说,人们虽然害怕失去视觉,却并不关心眼睛是否健康。
这些数据也让李婧有了新的思考。安视优隐形眼镜是强生视力健的主要业务范畴。如何以产品和服务作为载体,既解决消费者实实在在对健康和美的需求,又把保护眼健康的理念传递出去,应该作为公司长期的使命和价值观。
而在这条融合的路上,依靠技术端与服务端的不断创新或许是最有效的途径。
从医疗科技到医疗之美
作为更换型隐形眼镜的“鼻祖”,科研实力一直以来都是强生视力健的核心优势。
随着隐形眼镜市场的迅速发展、国家监管的不断加强,整个行业从最初的鱼龙混杂,逐渐迈向有序和理性。这也意味着,消费者有着更高品质的期待:既要舒适、健康,又要追求不同颜色美的渴望。
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李婧看来,最关键的是解决隐形眼镜中的“三个矛盾”。
一是兼顾透氧和舒适的矛盾。人的眼角膜是非常脆弱的器官,隐形眼镜接触下的角膜既需要透氧也需要舒适。而在材质中加入硅这个化学元素,相当于为氧气通过打开了方便之门,使镜片的透氧率提升,但过多的硅也会带来硬度增加,使镜片的舒适性面临挑战。
“并不是所有的硅都叫硅。”据李婧介绍,强生硅水凝胶隐形眼镜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工艺技术控制硅的含量,同时引入水润因子,让保湿因子融合在整个镜片里的每一个化学结构里,使镜片透氧的同时又兼顾柔软、光滑和水润,进而更好地解决透氧和舒适的矛盾。”
二是要兼顾快速和稳定的矛盾。强生安视优® 独创的ASD™迅速稳定™专利技术,是专门针对散光人群的需求而研发出来的。对于散光镜片来说,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让镜片能跟随眼球快速运动而不偏轴。
“这个技术难度是非常大的。他要适应不同身体位置的改变来适应。”据李婧介绍,ASD技术在镜片上设计了4个稳定区,利用自然眨眼动作来稳定镜片,每次眨眼都起到“扶正”作用,所以不管躺平还是运动,镜片都在正确的位置上。
三是要兼顾健康和美丽的矛盾。当下,彩色隐形眼镜深受年轻人追捧,成为不少人每天必不可少的美妆产品。有高达38%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如果可以,他们希望每天换一种瞳孔颜色。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常说的“美瞳”,实际上是强生专用的注册商标。2004年,全球首款美瞳® 日抛型彩色隐形眼镜在亚洲上市,因为这一产品的开创性意义,让美瞳® 这一品牌成为一个品类。
然而被大部分人忽视的是,彩片由于有色素存在,如果长期附着在角膜上,将会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据李婧介绍,强生为了防止色素接触隐患,在全球率先使用“三明治”技术,通过领先的生产工艺,把色素牢牢封在镜片内部,最大程度的保护角膜不受伤害。
当然,强生视力健的创新绝不仅满足于解决这“三个主要矛盾”,强生隐形眼镜全线产品都采用UV阻隔技术,树立了行业新的标准。而在今年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视力健也将展出全球首款且唯一能够同时矫正视力并缓解过敏性眼痒的安视优® Theravision隐形眼镜,代表着眼科创新药物缓释技术的重要突破。
“每一次创新的探索,都体现在我们对一个小小镜片的高科技和高质量的健康承诺。”李婧说道。事实上,以功能性眼镜为技术核心,是视力健业务策略的立足之本。而他们也逐步向外延展,不仅提供健康的、美而不同的彩片解决方案,也投入到在专业的近视防控领域。
就是这样以一个微小的洞察作为起点,通过技术研发落地为颠覆性的产品,这才是真正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创新。而这背后,得益于强生作为医疗科技企业强大的创新孵化体系支撑。
“创新也许会错,但不创新一定错”
70多年前,强生创始人的儿子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将军写下了“强生信条”:即首先对病人、医护人员、父母亲和一切使用强生产品及服务的人负责;其次对员工负责;第三对社会负责;最后对股东负责。
强生视力健的创新能力背后,依托的也是强生信条。
创新是基因,也是一种信仰。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创新孵化体系,让全球范围内,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研发人才汇聚在一起,这样释放出的创新活力更有价值和意义。
当然,一个创新的企业绝不仅仅只局限于产品和技术,在商业模式和市场教育上,他们也在引领眼健康的理念潮流。据李婧介绍,整个隐形品类的消费者呈现一个年轻化的趋势,“18岁到24岁的消费者占比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彩片领域。”李婧认为,与这样一群消费者沟通,要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上,用消费者能听得懂的语言,提升他们的眼健康意识。
目前,视力健不仅会设立线下教育,也非常重视和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利用直播等新业态的杠杆效应,最大程度地提升消费者对于眼健康的认知。不仅如此,视力健内部也会成立小型的“用户实验群”,招募不同的消费人群进行调研,在强互动中挖掘需求并迅速调整步伐。
李婧觉得,这样的营销方式,更加健康科学,也是更为长久的。
如何眺望一个更有使命感的未来?
在强生工作的近二十年里,李婧曾从一线销售做起,先后在市场、人力资源等不同岗位历练,在开放包容的人才培养理念下,她如同“海绵”一般,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打开新的认知。
如今,作为年轻的管理者,成为强生视力健“掌门人”之后的她,也开始思考着更大的命题。
对于今后的方向,李婧认为,作为百年强生的旗下企业,首先就是要矢志不渝地去坚持强生的信条精神,努力践行社会责任;其次就是要创新,再创新。
“创新也许会错,但不创新一定错。”李婧坦言,不论是提供以满足消费者和使用者不断提升的更有科技感、更高性价比的产品,还是根据更加符合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创新业务模式, 奕或是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和组织模式。创新都会是强生视力健未来最重要的承诺。”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842463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