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大润发开进口化妆品店了 屈臣氏/CS店生意要被抢?

美妆资讯
大润发开进口化妆品店了 屈臣氏/CS店生意要被抢?

零售规模全国第一的大润发超市,也来抢化妆品零售店的生意了?!

4月26日,由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有限公司和韩国新罗免税店合资开出的进口化妆品专营店“LLABEAU莱碧”在宁波北仑大润发的商店街开业了。不仅如此,高鑫零售及新罗还于今年1月19日共同成立了全新的“上海统罗商贸有限公司”来运营莱碧,足以见得双方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

要知道,在2011年大润发与法国欧尚集团合并之后,在销售规模和单店利润上已经超过沃尔玛和家乐福,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大卖场运营商,即便在门店数量上,也仅仅次于沃尔玛,名列第二。直到今天,我们也还没看到有报道表明大润发和欧尚被谁超越,它依然是中国市场中最大的KA连锁系统。

那么,实力如此强劲的大润发,开出的化妆品零售店长啥样?它的出现是否会对屈臣氏或者化妆品零售店造成威胁?近日,我们实地走访了第一家莱碧门店,为你一探究竟。

一、莱碧是“低配版丝芙兰”?

说道韩国化妆品店,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其高性价比的定位和小清新的风格。不过,走近莱碧,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却像是低配版的丝芙兰。

黑色门头、白色灯箱、简约硬朗的货架,还有开放式店铺格局,莱碧用它的门店形象很好的表达出了它的定位——中高端的化妆品专营店。

在护肤品区,背柜处陈列着伊思、梦妆、蒂佳婷、思亲肤、托尼魅力、伊所爱、芙丽芳丝7个护肤品牌;6个中岛的位置则陈列着其它化妆品以及个人护理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6个中岛的面积里面,用了约1.5个中岛的面积陈列着面膜品类;除了中岛区,收银台附近的“面膜墙”也格外显著。可以见得,面膜是莱碧门店非常重视的品类之一。

在彩妆区,除了用背柜陈列的得鲜、Za、梦妆、珂莱欧、I’M MEME等品牌之外,还有主打开架模式的彩妆中岛,里面不仅放着背柜品牌的部分单品,也有KISS ME这种经典开架彩妆。

二、按品类陈列的进口品集合店

客观来说,莱碧门店的整体风格看起来并不新颖。这两年在化妆品零售店渠道中,不断涌现出大量走“黑白时髦”风格的门店。

不过,也许莱碧没“换汤”,但它却“换了药”:与屈臣氏、丝芙兰、以及大部分化妆品零售店不同的是,在店内中岛区,产品不按品牌陈列,而是按品类陈列。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护肤品”区,门店并没有为各个品牌做出明显的品牌标识;除了这种最常见的品类,中岛区还有“药妆”,以及以底妆为主要陈列的“彩妆”两大品类划分。

对于应季的防晒产品,莱碧也在“个人护理”区域给予了足够的陈列面;此外,“个人护理”品类下还有洗护产品、牙膏、护手霜等细分品类。而这种不按品牌按品类陈列的方式,至少说明了两点问题:

1、莱碧想杜绝BA只推销某一个品牌的现象(不走屈臣氏的老路),给顾客一个更自由的购物环境;

2、对于顾客而言,自选性更强。同时,当顾客不以品牌为第一选择标准,而是更看重产品品质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顾客的购买行为也会帮助莱碧门店筛选和淘汰不合适的品牌。

目前,第一家莱碧的品牌结构中韩品占了主要地位。毕竟背靠韩国新罗免税店,莱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了解,莱碧的进货渠道以两种为主:其一,从中国品牌总代理处进货,比如门店中的the SAEM得鲜就来自于杭州春源贸易有限公司;其二,直接从韩国品牌方进货,比如美迪惠尔面膜。

当然,除了韩国化妆品之外,莱碧中也不乏其它国家及地区的进口品牌。比如芙丽芳丝、Za、极润、森田药妆、贝德玛和纽西之谜等。有资料显示,莱碧中的化妆品将涉及中国台湾、日本、、欧美、澳洲、韩国等国家及地区,也许在第二、第三家店开出来时,我们能看到更多元的品牌结构。

三、它要抢夺年轻消费者,你的对手又多了一个

不过,就算看完莱碧第一家门店的长相,大家应该还是最关心莱碧的定位如何,它又能“抢走”你的哪部分客群?

从官方介绍中我们获悉,莱碧的初步定位是“由全球美妆专家提案的精品化妆品专卖店”。在店址的选择上,今年,它将以中产阶级扩大的二三线城市为中心,在大润发、欧尚等综合购物中心中设立门店。

至于它的主要客群,则集中于有一定消费力的80后和90后的女白领。所以我们也不难发现,进驻莱碧门店的品牌,产品单价大多在100元之上,以中端偏高端品牌为主。

品类结构方面,从上图中我们不难看出,莱碧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专业的护肤及美妆品类上。而在第一家店中,则缺少了食品、药品、香水等屈臣氏、丝芙兰和化妆品零售店在售的品类。当然,不排除莱碧在今后会发生定位上的改变,不过,那最早也是明年是事了。

四、开店比屈臣氏慢?赚得不一定比屈臣氏少

为什么说最早也是明年的事儿?因为莱碧虽然看起来来势汹汹,家底又厚,但它的计划中的发展速度还算缓慢。

据悉,在2017年,莱碧预计先行在华东地区开设5至10家门店;在摸索出成熟的运营模式和品牌结构后,5年内再计划开出150家。

这是个什么速度呢?要知道,屈臣氏在大陆的发展前期,一年开的店数都不止150家;从去年开始,它更有意加快开店速度,抢占Shopping Mall商圈。不得不说,背靠着中国零售老大大润发的莱碧,发展速度看起来太过“小心翼翼”,真不知是行事谨慎,还是另有打算?

五、它会对丝芙兰/屈臣氏/进口品零售店造成多大冲击

不过,虽然莱碧目前的开店速度较为缓慢,并且目前只会在华东地区试点,但对于众多化妆品零售店来说,也不可掉以轻心。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或可断言,莱碧是“低配版丝芙兰”和“高配版屈臣氏”的合体。想想丝芙兰和屈臣氏已经对你的化妆品店造成了多大威胁吧,现在又多出来一个莱碧。

同时,为了减少与大润发超市的矛盾,这家莱碧旁边的大润发中已经几乎没有进口化妆品品牌在售,品牌结构转为以国产护肤品牌为主,还有卡姿兰等彩妆品牌进驻。

所以,你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了吗?当一家大润发搭配一家莱碧同时开在你的店旁边时,想要买洗护产品和国产名品的顾客可能会走进大润发,而需要中高端进口化妆品的顾客则会选择莱碧。

当那一天到来时,你该怎么办?或许,从今天起就该想想了。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759668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