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只是我前几天发的一条朋友圈,是忍不住的感慨,相对于如今绝大多数商业项目绞尽脑汁要在空间、体验上做突破,像恒隆、新鸿基这样纯粹靠硬件、品牌这样的硬实力在市场立足的项目实属真正标杆。
在品牌调整方面,1层去年LV开业已足以坐实此次提档调整成果,之后的这半年多时间,继续引入各路大牌,近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进展来自Cartier的围挡装修,比起调整前C位只是给到同一个集团旗下的GUCCI和BV,如今的港汇恒隆广场在上海市场品牌定位方面也就那两个金字塔顶端的项目有过之了,未来可能其调整进一步突破的最大变量因素还是那只ITC。
但比起1层上头般地提档引入奢侈品,近期感受比较大的是商场2层所呈现出来的轻奢氛围,先用一张图标注主要品牌的大致落位。
上图有几个看点,一是原TWG TEA位置早已引入了PS.Cafe,是去年此次整体调整的亮点品牌之一。但除此之外由于整体硬件改造,两翼及其他区域均处于“待定”状态,如今PS.Cafe一侧已起了COACH和HOGAN围挡,前者从1层上移,后者此前和新鸿基ifc、iapm两个项目合作更为密切一些。此后值得关注的就是PS.Cafe的另一侧还会引入哪个与之匹配的品牌。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点来自位于观光梯处的腹部区域到南北走向动线的重新梳理。从TORY BURCH、LONGCHAMP到MICHAEL KORS这一排,除了DIESEL外氛围是很好了,简直让人希望FURLA从北区1层移位过来。
I.T集团则是与商场有了更紧密的合作,继i.t继续在B1层坐镇入口位后,I.T入驻2层最北侧围挡中,而该区域原有的美妆品牌只剩Jo Malone一家,是港汇恒隆广场为数不多的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品牌,不知后续如何;KENZO则是围挡了观光梯处原STUART WEITZMAN和maje两个位置,结合TORY BURCH和此前已开业的THE MARC JACOBS,该区域整体定位质感也有进一步提升。
以前做招商时蛮大的感受就是在大调整提档引入更高端的品牌时,商场会竭尽所能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以表现足够诚意,“烦”的是由此而来的连带调整,那些长期合作支持的品牌,或移位、或撤柜,待将这些品牌梳理清晰时,成就感不亚于一个标杆品牌的引入。
这也是我在看了轻奢氛围日渐清晰的2层后会发出文头感慨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因素,来自内场脚手架的陆续拆除,场内外整体改装效果的完整呈现。其实从去年开始中庭除了两部观光梯外就已经几乎改造完毕,但两翼很长一段时间全脚手架伺候,导致当时反差还蛮强烈的。如今能够总览全局,会感觉这商场确实顶级品质了。
我记得第一次有幸和项目同行面基时,朋友就说到,恒隆的硬件品质是可以的,近20年了,天地柱各种硬件设施、材质都是经得起推敲的。今次一改,再战20年也是毫无悬念。值得一提的是,可能因为我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恒隆端庄的风格其实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不得不说恒隆在上海的两个作品是都是美的(这就好比我不喜欢文艺片,但也会觉得《花样年华》真心好看,不冲突)。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恒隆对待商业地产的态度一直都是以最好的品质来做历久弥新的产品,因此此次港汇恒隆广场不封场的大调整也是我从业以来看到的跨度最大的一则调整案例。从对商场观察的技术层面讲,它是了不起的,但同时也不能忘了场内这么多品牌的支持,要知道是这些品牌对商场的信任和契约精神,坚持确保日常营业,才能把对商场营收及消费者体验的影响降到最低,那么港汇恒隆广场在即将迎来完整版重生时,希望双方能合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购物选择和体验,换来业绩爆发。
关注我视频号,获取更多灵感
微信号:daftkaga
欢迎合作交流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74384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