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关于化妆品购物种草的问题。话题灵感一方面来自于最近写的几篇关于产品使用反馈,大家的一些反应。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购物节又来了,想给大家泼一泼冷水,谨慎种草~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看别人分享某个产品特别好,于是很心动,恨不得马上拥有~于是在某个不眠之夜一激动就下了单。结果盼了很久拿到产品一试用就很懊悔。
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前段时间看某博主种草了某药妆品牌的眼霜。当时这位博主的原话是:
论眼霜淡纹功效,**品牌眼霜如果是第二,那就没有第一了!
我一听就很激动。出于对该博主的专业性信任,我居然连成分都没查,直接下单买了。一只眼霜15g,价格1000+,说真的不!便!宜!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收获。终于前两天收到货了,当晚用之前我做好了十足的刺痛、不耐受的心理准备。因为我内心设定这款产品应该A醇含量挺高的,露得清的A醇眼霜我大概用了半个多月建立耐受。结果上脸完全没反应~我又尝试增加了用量,结果搓泥了!
这时我就开始怀疑产品成分了~因为没有任何不耐受,应该不含A醇成分。一查成分我就更生气了,只有普通的植物提取抗氧化成分。接着我又去搜了一下官方旗舰店。品牌产品宣传写的8周淡化细纹,而产品评价都是反馈是使用8周明显有细纹淡化效果。看到这里我知道这产品和我想的不一样~
躺在床上一直懊恼自己怎么这么蠢?当然,这种属于比较特殊的案例。但相信大多数人也有诸多四处种草最后买回家都很不喜欢的产品。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
一、为什么种草买的产品总是失败?
这里我们抛开各种营销推广,假设所有的分享都是真实的使用反馈(当然,相信大家都很聪明,是不是广告也都能看出来)。但即使这样,照着抄作业依然常常出错,主要原因在于:个体差异。
护肤品本就是很私人化的东西,尤其是所有的产品使用反馈,都是基于个人使用感。但“肤感”二字包含的寓意却大有不同。
大部分产品使用感都会说产品很清爽、滋润度高、不搓泥、不假滑等。但从肤感来说有几个方面问题:
个人诉求不同;
大多数人在分享产品或寻找功课时只看干皮、油皮这样的标签,却总是忽略个人肤感诉求的不同。如何理解呢?
例如:部分干皮会喜欢滋润度高、油润感强的产品。但我作为干皮,却很反感护肤品的浮油感。就像昨天的防晒红黑榜中,我对小金管的评价是很油。很多油皮都评论说:没觉得油~
所以,如果是其中的油皮写了一份分享帖,大夸小金瓶,但你自己完全不喜欢浮油感,买回来肯定会很失望。
地理环境差异;
还是那句话,大家讲产品时,会说自己是干皮油皮,但通常容易忽略地理位置。例如:同时干皮,坐标广州与坐标北京,甚至和西北对护肤品的滋润度要求完全不同。我自己是很有体会:在北京使用正好的护肤品,回答新疆就感到爆皮。
产品搭配差异;
大多数人都是自己买不同品牌产品搭配使用的。但不同护肤品的搭配其实对产品使用感影响也很大,尤其是一些活性成分,往往搭配使用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最常见的是搓泥问题,以及底妆产品的滋润度问题。
例如:某些护肤品搓泥可能与你前期使用的清洁产品、化妆水中的大分子成分等都会造成搓泥。而底妆的滋润程度与你的护肤流程和妆前打底产品相关。
二、如何规避?
面对肤感差异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亲自试用。不论是护肤品还是彩妆,有条件的可以到专柜亲自试用,或者部分渠道或品牌有售卖产品小样的服务。但同样提醒大家,购买小样要注意识别渠道。例如那种常年只卖小样的朋友圈微商或淘宝卖家,就得小心了。
三、关于肤感给我们的护肤启发?
肤感是一种比较主观的个人使用感。肤感不好不等于产品不好。相反很多时候需要舍弃肤感,而追求产品。例如:对于敏感肌,尤其是油敏肌来说;虽然会讨厌高滋润度的护肤品,但修复屏障确实需要增强保湿。不同产品的肤感与产品使用搭配相关。尤其是面对产品搓泥问题。当使用产品出现搓泥时,可以尝试减少产品用量或减少产品搭配,再观察是否有搓泥现象。另外需要强调:护肤品使用搓泥与皮肤缺水无关,与去不去角质也无关。使用产品搓泥敷面膜、去角质都没用,重点是精简搭配。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49515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