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史译欧洲
这个世界上,有人喝加糖的茶,但不是大多数的中国人;也有人喝放奶油的咖啡,但绝不是大多数的意大利人。
在意大利的任何酒吧或餐厅,如果说我要“一杯咖啡”, 端上来的一定不是通常所约定成俗的那种水汪汪的咖啡(也叫“美式咖啡”)。而是像福建功夫茶一般、咖啡粉的量要多于打出咖啡原汁的高压蒸汽萃取咖啡——Espresso——就是那种一仰脖儿、小半口下肚瞬间就没了的超浓咖啡。
没错!在意大利人的概念里,只要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标准咖啡就是指咖啡汁很少的Espresso。
如果觉得亏,可以要一杯“加长咖啡Café Lungo”(Long Coffee)。价钱不变,多给三分之一的咖啡汁,还是一仰脖儿,大半口下肚。
如果觉得意大利人太“小气”,也可以要“双份量咖啡Café Dobbio”(Double Coffee),这下总算能凑成一口了——但却得付双份儿咖啡的钱。
再如果嫌Espresso太苦,可又不愿意加太多的糖(控制糖份的摄入量),可以要“咖啡玛琪朵Café Macchiato”,就是在那半口的Espresso上面,再倒上一点儿鲜奶泡(那“一点儿”也就一勺儿的量),为的是搅和与淡化一些咖啡的苦味。注意:“玛琪朵”的原意是“被蒸汽打出泡了的鲜奶”,而不是后来被美式文化扭曲过的“焦糖”。
如果仍觉得气不打一处来,非要来杯实在的,那得要“卡布奇诺Cappuccino”了。问题是,卡布奇诺的底子还是 Espresso,只不过上面盖着一层厚厚的鲜奶泡。所谓的量大,也就是由原先的一口,变成了五、六口。
但千万别惦记美式的那种大玻璃杯咖啡,还无限续杯。意大利毕竟没有美国“富裕”,从来就不提供大剂量的咖啡——特么的就连做大剂量咖啡的机器都找不到!
一圈儿听下来,总算听明白了:意大利的咖啡,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各种变着花样的Espresso。
Espresso,在意大利语里是“快速”的意思。咖啡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百度搜索里是这样写的:以7-8克深度烘焙的综合咖啡豆,研磨成极细的咖啡粉,经过15个大气压与摄氏92度左右的高温热水,在15秒的短时间内急速萃取30毫升的浓烈咖啡液体,称之为“Espresso”。
一杯成功的“Espresso”,最重要的是看表面是否漂浮着一层厚厚的、呈棕红色的油脂沫——“Crema (Cream)”。
Espresso的最大特色,就是香浓与口感的凝聚。一般正统的喝法,是加糖后略为搅拌,待温度达到可以饮用的程度后,再一口而尽,像极了喝福建功夫茶。
由于是通过高压之下的快速高温萃取,所以在享受香浓口感的同时,实际咖啡因的摄入却大为减少。这也是为什么意大利人每天能肆无忌惮地喝上七八十几杯超浓咖啡,却仍旧不影响身体健康的奥秘所在。这种把咖啡味道发挥到极致却又能顾及健康的饮法,获得了全球咖啡专家一致公认。于是,“Espresso”自然被誉为成“咖啡之魂”。
明白了?“高温高压萃取法”这玩意儿,就是由意大利人GAGGIA发明的。后来,这哥们儿也靠了这个牌子的咖啡机赚了一大笔钱。顺便说一句,意大利不产咖啡豆,但出品全球顶尖的的咖啡烘焙技术。而咖啡的高额利润,就隐藏在其烘焙技术中。
Espresso意思中的“快速”,不仅指的是高温高压的快速制作方法,也指喝法上的快速。想想倒也是,仅30毫升的量,想与法国人那样喝上两小时?就算换成打点滴都办不到!所以,在意大利喝咖啡基本都是站着。一个原因是意大利人特孙子,一坐下就加钱(不过也分地方,但最好事先问清楚);另一个原因是这一口咖啡实在忒少,估计客人还没等找着座位,咖啡就已经凉了!
意大利人家里都会备有咖啡壶或者咖啡机,就跟中国人家家必备茶壶一样。咖啡壶叫Moka,属于家庭用,只能放咖啡粉不能放咖啡豆,但也是采用加压热水蒸馏原理。不过一般不可能压出咖啡汁上面的那层发亮油脂(Crema),所以自然就没有咖啡馆里的 Espresso来得香。
而家用咖啡机也看档次,功率小的仍无法打出 Crema。如要置办“绝对符合口感要求”的机器的话,得本着“一分钱一分货”的原则。一般机器所能释放的压力越大、出来的咖啡也就越香浓!当然,量也就越少。
早前中国还没有Espresso、只有“味道好极了”的雀巢速溶咖啡时,意大利人如果去中国公干或旅行,必带家什之一,就是Moka咖啡壶和咖啡粉。如果中国人好心想给他们喝速溶咖啡,那么他们宁可选择喝茶,也不会混个貌似“入乡随俗”的样子。
成立于1720年的威尼斯Florian咖啡馆,营业至今
罗马最古老的咖啡馆Antico Caffe Greco,1760年开业后一直在迎客
其实,老字号的咖啡馆在意大利各个城市都能找到
意大利人每天若喝不上 Espresso,便如不给福建人喝功夫茶,一整天就会没精打采、随性而发无名火。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意大利人每天喝这么多杯咖啡还能睡得着?后来明白了,Espresso是含咖啡因最少的咖啡,兴奋成分甚至低于中国的茶和美国的可乐。因此说白了,意大利人喝咖啡根本就不是为了提神儿,纯粹就是找茬儿、歇会儿、不干活儿!要是每次都一缸子美式咖啡,一天下来肯定水肿。
接下来,再说说意大利人如何喝咖啡:
早上一睁眼,不刷牙、不洗脸、不上厕所,爬起来先来一杯。贤惠的老婆恨不得给老公端到床上。再贤惠点的,就直接给老公喂嘴里。意大利男人早上洗漱完毕后出门上班,路过BAR酒吧(也就是意式咖啡馆),再进去来一杯 Espresso或者卡布奇诺,外加上一个热乎乎刚出炉的羊角面包,早餐搞定。
咖啡拿铁(CaféLatte,即:咖啡+牛奶),与卡布奇诺类似,只不过一份Espresso兑的牛奶更多、并且不打成奶泡而已。早餐之后接下来的一天时间里,如果再会喝卡布奇诺 Cappuccino的,肯定就是这几种人之一:老弱病残傻呆二,或者是外国人。
咖啡机、咖啡粉和糖,是意大利每个公司必备的“办公用品”,就像国内每个公司都会有饮水机。如果没有这件“办公用品”,轻则意大利员工会溜到周围咖啡馆消极怠工,重则可能还会造成严重的“优秀人才跳槽”现象。
一般来说,每人上午来个1-2杯Espresso很合理。在意大利,诚然各地的物价有不同,但作为一杯咖啡,通常都在1欧元上下,基本上就相当于一件“消费人民币1块钱”的小事情。中午饭后,一杯 Espresso是必须滴、没商量。下午上班,还是1-2杯。晚饭后,又一杯(这时候有人愿意在咖啡里倒一点烈酒 Grappa,喝起来更有味道)。晚上上床前,还有些人再续一杯,是为了“快点儿入睡”。不过,这种牛人毕竟不多。
关于意式咖啡的喝法,其实并没有那么多讲究。想想就那么一小口,还有什么好讲究的?唯一的讲究,就是咖啡杯一定要是热的。咖啡馆里的杯子会放在咖啡机上,依靠机器的热度保持杯子的恒温,这样可以保证咖啡香浓的口感(这年头儿吃药最好还得吃热乎的呢,何况是喝咖啡?)但在家里就没法那么讲究了,谁家又会把咖啡机总是开着干耗电?
Espresso的杯子一定要小,毕竟只有区区30毫升,如果搁一大杯子里的话,流到嘴里时也就剩不下两滴了。以前有一位德国的华人朋友第一次来意大利,入得酒吧点上一杯咖啡。但一见端上来的咖啡杯居然如此“袖珍”,当场就傻了眼!心想:这意大利人也太小气了吧,一杯咖啡就这么点?等喝过之后,方才恍然大悟!
有意大利人说经过计算探索和研究,一杯Espresso用23秒喝完最恰当美妙,个人觉得这倒纯粹是脑子有病,如果用22秒、或24秒,就造成差别了?!
一般咖啡端上来的时候,杯子底下的托盘里上有一把小勺儿。碰上热情好客的意大利人为您加糖,会问“一个还是两个”(Uno o Due?), 这意思就是加一小勺糖还是两小勺?提醒大家,不要像法式或美式咖啡那样放方块糖,还没等糖化开咖啡就凉了!
要说明的是,有些人喝咖啡不喜欢加糖。对于是喜欢苦咖啡味道的人我没意见,但如果是觉得加糖会增肥,则大可不必。因为有意大利人研究说,咖啡加糖还有利于减肥,不知真假。
但如果心脏不好,喝咖啡的时候倒是最好加糖。因为咖啡会加快心跳、促进血液循环,而糖可以起到使之减缓的作用,两者中和下来不会影响心脏。不过,每一种饮食的搭配和习惯的形成都不是随随便便的,它必定是经过了长期无数人的实践得出的最佳效果,就像中国人吃饺子蘸醋。但有人若非要“先吃口饺子、再单独喝口醋”,那也是谁都拦不了的事情!
之前说过,意式咖啡馆叫BAR。咖啡馆在中国是小资中资们衬托格调的地方,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而在意大利,咖啡馆实际上就是一个邻里街坊的社交场所,和八婆八仙八卦们的阵地,跟早前中国的茶馆没什么两样。大城市里一家挨一家、小镇上隔三差五,BAR在意大利到处都是。
每个意大利人从懂事开始,就混迹在附近的BAR。老头儿们更是天天聚在这里看报、打牌、跟女人调情,撇下老太太们在家洗衣做饭收拾屋子;朋友们约着在这里见面,或者晚饭前来此喝杯开胃酒;还有匆匆奔波的职员过客,也会时常走进去歇歇脚喘口气。
虽然Espresso是“快速”的意思,但闲散的意大利人其实是慢咖啡的模范。如果有时间,找个街边咖啡馆的户外小桌坐下来,要一杯Espresso外加一杯水,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想,傻呆呆地晒着太阳,色眯眯地盯着过往的帅哥美女。无论谁、想坐多久都行,从朝霞挨到夕阳,坐到天荒地老,只要自己能抗住饿,就不会有人来哄你走。
绝大多数意大利人喝咖啡就像绝大多数中国人喝茶,是一件类似洗脸刷牙的事儿。当然,也有一些不喝咖啡的,正如也有一些中国人并不喝茶。
喝Espresso其实只是一种习惯、一种偏好,接受不接受全在自己。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特色,喜欢不喜欢、习惯不习惯是自己的事儿,只要健康或者无大害就行。其实也跟国家是否强盛有关——美国人有钱有势,不仅能把好端端的美食改得面目皆非,还能把一些不伦不类的垃圾食品推广到全世界,让所有人都拿自己的身体当印钞机,这种侵略方式比武力更可怕。
意大利人没钱没脑子,想不明白怎么赚全世界的钱,他们只会关起门来自己美滋滋地喝着他们自己的Espresso。然而架不住“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于是口口相传,Espresso也就慢慢地世人皆知了。
最后,再给大家奉上一组关于花式卡布奇诺的咖啡师个性化作品,细细欣赏品尝: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48935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