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电商”经济你知多少?

美妆资讯
“电商”经济你知多少?
2023-08-05

中经导语:

“一年一度江湖盛事,只因这一个姓马的男人,你知道吗?这里面的经济学一起来研究下。

从前,有一个姓马的男人,他很有钱,也很会赚钱,每年11.11这一天,他都会自动登上头条,顺势在江湖上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有决斗、有哄抢、也有剁手还不够注定要吃土的你们……

热闹、热闹、热闹,这就是今年的双十一,本该是一个光棍们暗自神伤的日子,却变成了如今一场盛世狂欢,老板娘们,你们可忙坏了快递小哥!

【江湖有点热闹】

阿里的“春晚”

双十一已经走过7个年头,每年都是购物大狂欢,今年阿里玩出了新花样。跟芒果台合力推出了一场媲美春晚的双十一晚会,更请来了冯小刚导演。

一个多月之前,天猫2015双11预热正式时,马云在微博突然公布天猫将联合湖南卫视举办“双11晚会”。冯小刚导演、三十余位当红明星、芒果台顶配主持、天猫上千品牌,再加上各种丰厚奖品……如此阵容绝对堪比“春晚”。

外界传言“阿里巴巴集团花费5000万举办双11春晚”,确切数额如今并未公布,但这场晚会的收益远远大于支出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来看看双11天猫销售额:

1分12秒——10亿;

1分45秒——跨境贸易成交额超过2014“双11”全天;

12分28秒——100亿;

1小时13分59秒——300亿。

七年前,双11的销售额一共只有5000万,而今年,阿里的双11的销售额目标达到了900亿。

这场晚会稳赚。光从流量数据方面看,节目内含品牌广告,每位明星背后都有巨大的粉丝群,粉丝效应明显,其所代言的品牌(在电视上)一出现,淘宝端的UV就会猛增”。例如:郭采洁出场3分钟,韩束店铺流量激增20万UV;蔡依林唱了3首歌,高夫流量成为天猫化妆品类目第一;赵薇出场,也让其在天猫开设的红酒品牌旗舰店访问量暴增10倍!

只能说,城会玩儿~ And我马爷赚多少,都与我无关…

「专家深议」

智谷趋势严九元: 政治化在中国年深日久,中国缺乏商业消费的传统,也没有像美国“黑色星期五”那样的消费狂欢节。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即使没有双11,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节日出现。

“多元化的、去中心化,让市场来解决一切”,这正是双11与春晚的最大区别,也是一个正常的商业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双11”的参与者超越“春晚”受众是迟早的事,一个“多元化、去中心化、市场化、民主化”的社会发育也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实。

一起来看苏苏和东东的故事

双11还未来临之时,各大电商巨头之间便火药味十足了,“苏宁+阿里”、“京东+腾讯”、“国美+X”,三国战争的大幕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

苏宁与京东的“梁子”早在三年前就已结下。2012年8月14日,京东突然发起挑衅,称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并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10%以上,将派员进驻苏宁、国美店面。苏宁国美等纷纷应战,由此拉开价格战。

11月3日,京东实名举报阿里强迫商家站队,涉嫌扰乱市场秩序,而后其他电商加入其中。亚马逊、一号店等主要电商企业无一缺席,几乎是全行业参与。尽管口水纷飞,今年的“双十一”大战其实脉络清晰——组团作战,即“阿里+苏宁”VS“京东+腾讯”。

而后,恶俗文案的出现,更是博尽人的眼球:

苏苏一方:

苏宁发布的3张海报“疑似”在吐槽了京东宣传策略的2个点,一个是标题党,一个是奶茶公关,并配以一只小强来讽刺对手。

东东一方:

京东“不堪受辱”,强硬回击,可是这样的回击却更显得低俗,被认为是在“创新低”。如此低俗文案及不雅的竞争方式让网友大跌眼镜,直呼不忍直视。

「网友微评论」

@刘洺源:价格可以秀下限,人格不能创新低。君子有所不为,歧视不是武器。犀利不是粗暴,勇敢不是攻讦。

@王小杨:这些文案明显歧视女性嘛!

「群众深议」

财经作家吴晓波: 任何一个商业游戏,发展是前提,共赢是基础,乐趣是条件,如果局中之人都咬牙切齿、形同死仇,那么,竞争本身便味同嚼蜡,失去了君子之姿、商业之美。过去几天里,围绕着“老板与老板娘”的撕逼大战已到了让人倒胃的低劣地步。

互联网第一猎:

大约是十天前,一位证券公司老总自缢身亡,网传死前留下一封遗书,书中只有几个大字:

请勿扰妻儿。

不知道刘强东在今天突然遭遇苏宁的死缠烂打之后,是否也想把这句话印在京东的官网上。

从过去的价格、真假货等事实攻击,上升到此次的人身攻击,电商之间的流量之争,越来越多的吸了“流氓营销”的粉,毒瘾之大,犯起来浑然不自知,还陷入自己最牛X的幻觉之中。甚至我们这些一面不齿、一面看“撕逼大战”看的津津有味的各种群众,对于这些“流氓营销”的瘾君子的养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越讨论,就看着越热闹。越热闹,他就认为越有效。他认为越有效,就变本加厉越来劲。所以很多的广告变得越来越牛鬼蛇神,甚至你骂他,他还一拍大腿骂的好!就是让你们骂的!

很多营销不惜背上骂名,往往是裤腰带上别了一把叫做“效果导向”的尚方宝剑。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往往更看重冷冰冰的数据,数据好了,倒推回来,很多营销行为就变得合理了,甚至脑残行为都能变成十佳创意了。

【海外都这么看】

BBC:消费者的购物热情简直疯狂

英国BBC以“中国‘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再创纪录”的文章报道称,今年的“双十一”网购活动开始,仅阿里巴巴一家公司的数据显示,刚刚开始的3分钟里,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华尔街日报:“光棍节”交易量水分有多大?

美国《华尔街日报》则关注“光棍节”交易量的准确度。文章称,对电子商务企业来说,网上交易额(常被称作毛商品价值量GMV)是其市场份额是否在增大的标志。但如果算上未付款交易、退货和取消订单的情况,这个标准也不是那么准确──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和eBay等业内领先公司的情况就是这样。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购买某件产品但后来又改变了主意,这些交易还是可能被算进GMV里。

文章发问:如果剔除退货和取消订单,电子商务公司的交易额应当是多少?

CNET:阿里巴巴是如何把“1111”变成“$$$$”的?

“悲伤又孤独?阿里巴巴说,你可以在11月11日给自己买点什么。”科技网站CNET这样描述“光棍节”。

文章指出,阿里巴巴已经决定把“双十一”推广到全球,促销的国际品牌包括珠宝商Blue Nile和服装品牌Juicy Couture,美国折扣零售店Costco今年10月也加入了天猫。

福布斯:今年海外品牌成亮点

美国《福布斯》网站也关注了阿里巴巴今年推广海外品牌的力度。文章称,来自20多个国家的超过200个品牌加入了“光棍节”促销活动。中国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淘宝和天猫购买海外商品,也可以通过支付宝在海外主要网店购物。

QZ:“光棍节”值得商家这么拼吗?

美国新兴媒体QZ认为,尽管中国电商都卯足劲筹备“双十一”,但这有时对零售商的伤害大于收入,特别是巨大的折扣会影响利润。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64164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