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3分钟读懂成分表|轻松帮你鉴别三无护肤品!

美妆资讯
3分钟读懂成分表|轻松帮你鉴别三无护肤品!
2023-08-05

要弄懂一款护肤品,并不是容易的事儿。

弦子科学护肤训练营的宝宝经常问我该用什么护肤品。

然而,“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别人用了好的,你用未必就适合。

就广泛的适应性而言,就连大品牌的热卖产品线,也并非绝对安全。

那到底怎样是适合?怎样是不适合呢?

学会看成分表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但看到成分表上除水以外的化学名称就感觉头很大

这篇告诉你,护肤品成分到底应该怎么看!

护肤品成分是可以在护肤品的包装上看的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都要求正式出售的产品依照一定的规则标明成分表▼

在官网中有一个专门的化妆品类别,可以查询到通过正规渠道在中国销售的化妆品的相关信息。还有化妆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禁用成分、产品召回之类的都可以在这里查到!

美丽修行网站或APP

它同步的是国家食药监局备案数据 & 美国权威非盈利机构EWG的安全评级数据!在网站或者手机APP中输入产品名称即可查询到产品的全成分表。

注:国家规定凡上市的护肤品,都必须通过国家药监局的检测并备案!所以在药监局官网或美修上找不到的国产产品,99.99%可以让你起点疑心了!尤其对识别微商的三无产品,特管用!

成分表里,排名越靠前的成分,产品内含量越大

通常情况下,在成分表中排名越靠前的成分含量越大。但是含量不足1%的会随机排列。这就是大多数产品的成分表第一位都是水的原因,但部分商家会拿水来做文章,比如“冰川水”、“阿尔卑斯珍稀水“等,但实际上还是水。

注:低于1%的原材料排序,按照法规是可以打乱的。但是厂商现在往往都不会费事儿去调整顺序,所以基本上你还是可以按照排序来读(尤其是国内的大厂)。

找到“参照物”,判断功效成分含量(重点)

护肤品配方是个比较综合的体系,包括功效成分、防腐体系、乳化体系、修饰成分等等组成。

在护肤品成分表中,防腐体系、乳化剂、溶剂、修饰成分的作用通常是为了营造良好的使用感及护肤品保鲜(通常都很安全,不会对肌肤造成刺激),没有切实改善肌肤的效果,真正发挥效用的还是功效成分。所以看成分时,最关键是找出功效成分,并判断大致含量。

★ 识别功效成分

常见功效成分有保湿成分、美白成分、抗氧化成分、防晒剂等等。

★判断含量

凡是表述正规的全成分表中一般都存在2个重要的“参照物”,那就是防腐剂和乳化剂。这两类成分在配方中的浓度通常不会超过1%,所以可以以它们来作为有效成分含量的判断标准。(普遍适用,但也有特例)

一些常用的成分如透明质酸钠、卡波姆,含量一定是小于1%的,像透明质酸钠,含量超过1%的话,产品也许会粘稠到拉丝一米长,所以不可能高于这个比例。

简单的说,如果一款产品中功效成分成分排在卡波姆、黄原胶、苯氧乙醇这些防腐剂和乳化剂之后,那它所起到的作用就基本可以被忽略,只能被理解是一种宣传概念或是噱头;

反之,如果功效成分在成分表中的位置远远前于防腐剂和乳化剂,那添加了这个浓度功效成分的护肤品就基本可以起到成分本身诉求的护肤作用。

这么多成分记不住怎么办?

打开美丽修行手机APP(不是广告!),输入想要查询的产品名称,点击查看全部X种成分▼

在全成分表的第一个“乳化剂”,含量往往在0.5-1%之间。

在全成分表的第一个“防腐剂”,这就要看情况了,有的防腐剂,比如苯氧乙醇,含量能到1%左右,而对于“甲基异噻唑啉酮”,含量则可能低至0.1%,但低于第一个“防腐剂”的料,基本上含量都不会太高了。

注:含量不高也不见得就无效,比如“视黄醇”或者“视黄醛”,可能0.025%到0.05%起效,所以不能全部说浓度低就一定没有效果。但是你知道,低于第一个“防腐剂”的原材料含量,往往不高。

如果有多个“防腐剂”配合,那么每个“防腐剂”的含量都很低。

最后,当你看到“香精”的时候,基本上这个浓度低于0.2%,甚至0.1%。

●小结

看全成分表时,先找到功效成分(通常会有如下标识,或通过使用目的判断)▼

再找到成分表中的第一个乳化剂和第一个防腐剂,在此之前的功效成分越多,并且越靠前,这个产品功能应该不差,再去网上看看这个产品的口碑,就可以初步判断这个护肤品是否适合自己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 OLAY ProX淡斑小白瓶,美白精华科普丨Olay小白瓶真的是SKII小灯泡的平价替代品吗?

(双击图片查看大图)

第一位是水。

第二位“烟酰胺”和第九位“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主打美白祛斑。

第八位是“糖海带”和第十位“尿囊素”、第十一位“泛醇”第十二位“甘草酸二钾”,都远远高过第一个“乳化剂”。

对于初学者来说,主打的美白成分远远高于第一个“乳化剂”,它的美白功效值得期待,再去网上看看产品的口碑,就能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了。

但要注意的是,尽管美修这个工具很棒,但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或者说是“唯成分分析”的局限。护肤品的功效核心是配方决定的!即使添加了那些牛气逼人的活性成分,也还是需要从成分的浓度、纯度、配比这些角度去综合衡量一个产品的功效!

关于每个功效成分的利弊,如果想了解的宝宝,老方式给我留言,所以你们学会看成分了吗?

唯有美丽与美好,值得你一生修炼

部分参考:言安堂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56967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