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2017茶语网千款茶评榜革新重磅发布

美妆资讯
2017茶语网千款茶评榜革新重磅发布
2023-08-05

且不说酒与茶的维度不同,就我国茶类产区的纷繁复杂,茶叶产品的层出不穷,都让这件事的难度不可想象。

这件事从构想到实现,整整经历了2年。2014年,“1016款茶叶口感体验报告”首次发布,打破了中国茶叶审评一向“是以生产指导和专家行业内审评为主导”的旧秩序。

茶界自此出现了第一个对普通消费者有参考意义的评分体系。

到了今天,“茶语网千款茶评榜”的发布已经到了第4个年头。这个曾经大家将信将疑的榜单,已经被业内称为“茶界琅琊榜”,它正在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影响着每年茶界内部的舆论风向和热度话题的讨论。

近日,最新的“2017年茶语网千款茶评榜”也已经火热出炉,对刚刚过去一年的茶叶市场上精彩纷呈的好茶做一个总结。

而为了对更多普通消费者的日常品饮有更多帮助,“2017年的茶语网千款茶评榜”,将以消费者为中心主体展开。

其以每个茶叶品类各自的价格梯度,把各个茶类划分为入门级、日饮级和品鉴级,这三大榜单体系。

消费者既能在榜单中看到每一个茶叶品类的最高水准,同时又能在里面找到符合自己购买能力的茶,在茶叶的购买选择上将有更高的指导性。

除此以外,2017年度千款茶评榜的另一挂榜原则为——只选取茶语评分高于8.5分的茶,低于8.5分的,全部不上榜。

让更多的人,多喝茶,喝好茶。这是茶语网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也是“千款茶评榜”存在的最大的价值和理由。

——2017年千款茶评榜(部分)——

2017年度的“千款茶评榜”,共涉及六大茶类、国内外品牌、以及再加工茶的1000款茶品。

茶语网专业评茶组、数十名领衔茶叶专家、上千名行业达人、以及近万名的网友共同参与了这场跨度整个2017年、覆盖全国茶界的茶评活动。

评审办法上始终倡导的是,“以指导茶叶厂家进行生产”的专业审评方式为基础,建立“以消费者口感需要为导向”的新秩序。

绿茶榜:盛名之下无虚士

因为绿茶主要喝鲜爽、喝春茶,8.5分以上的春茶,价格都偏高,所以绿茶的入门价格是600元/斤以内。而绿茶也是产茶区域最广的茶,但“盛名之下无虚士”,品鉴级依然基本都出自江南片区。

红茶榜:新工艺红茶占主场

2017年的红茶榜,产区分布颇广,不仅各名优产区都有上榜,不少原产绿茶的崭新产区也开始突围。但产品中,绝大多数还是以新工艺红茶为主,传统工夫红茶只占少数。

白茶榜:新兴产地开始涌现

在过去几年,白茶榜单基本以福建白茶为主,但今年云南白茶、广西白茶、广东白茶都有上榜。但品鉴级榜单,依然是市场活跃度最高的福鼎白茶“包场”,依然是嫩度最高的“白毫银针”表现突出。

黄茶榜:品类特征开始凸显

一直到2016年,“黄茶绿做”一直是这个茶类的最大扣分点。再加上黄茶品牌少,可选择面少,往年黄茶榜单一直有“勉强”之嫌。但2017年的黄茶上榜茶,基本都具有黄茶的典型口感特征。产区上,主要是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君山银针,呈三分天下之势。

黑茶榜:更多价值空间尚待发掘

在六大茶类里,黑茶的价格标准是相对最低的,单斤100元即可入门。但在入门款里,能达到8.5分的适口标准的,只有一款。可见,这个茶类的品质与价值都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乌龙茶榜:好茶真的还是贵

乌龙茶是工艺成熟度最高、市场成熟度最高、也是价格最高的品类之一。2017年度整体表现一如既往的稳定,四大乌龙产区均有上榜,而且有常青树,也有新品牌。

生普榜:品鉴级还是看原料

每一年的生普评下来,都能很切实地感觉到工艺的逐年改善。市场的推动和持续的热度功不可没。而在品鉴级里,大众的消费倾向也非常清晰——小产区茶、大树茶,是近几年高端消费的主要需求。

熟普榜:入门级熟普有待提高

这是一个典型的“门难进”的茶类。对于企业的技术要求、生产要求、资金要求,都比生普要高的多。所以即便“品鉴级”熟普的成长,已经超乎想象,但茶语品评到的能过优秀口感关的“入门级”熟普,却只有一款。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熟普消费者,其实都是在喝“入门级”熟普。

花茶榜:真正好茶不会便宜

往年都是以茉莉花茶为主打的花茶榜,在2017年,涌现了相当一部分的非茉莉花茶。而入门级花茶缺位较多,同样是由于其过高的生产成本和技术难度。所以,真正好喝的花茶,不可能太便宜。

袋泡茶榜:国内品牌越来越多

这是所有品类中,唯一一个允许有添加剂存在的茶类。2017年的突出现象之一是国内袋泡生产企业越来越多。而袋泡的单品价格虽然不贵,但折合到单斤价格其实并不便宜。但袋泡品牌,不管价格高低,跟它的原料等级都关系不大。

珍稀茶榜:真正等级高、数量少

珍稀榜只有一个榜单,且不打分、不排序。但珍稀榜上的茶一般要满足这些条件:第一,等级足够高;其次,原料和工艺难度所形成得足够稀有的存量;第三,有一定范围的公共认可性。

查看2017茶语千款茶评榜完整榜单,并领取上榜珍稀茶样,请点击链接:http://statistics.chayu.com/transfer?identifying=0.1.7.0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53352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