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排行榜
  1. 首页 >
  2. 美妆资讯 >
  3. 美妆 >
  1. 迷恋美颜自拍,对真实自己不满意的你,是否患上“美颜综合征”?

美妆资讯
迷恋美颜自拍,对真实自己不满意的你,是否患上“美颜综合征”?

托尔斯泰说过:“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然而这个浮躁的社会,对这一句话好像有了颠覆,就是颜值当道。

特别受青年一代人推崇,用当下流行的话说:“这是个看脸的时代”。

于是,聪明的人们为提升颜值纷纷出招,“美颜”就应运而生了。这是一个有强大功能的软件。

在镜头里人们可以把自己变成想象中的样子。

将这点发挥到极致的是一个叫“色拉布”的照片分享社交平台,

这个平台非常有名,用户数以亿计。

色拉布提供很多美颜、滤镜功能。

例如,给头像装饰缤纷花冠和萌犬耳朵,

对照片中的人物进行去除雀斑、拉长睫毛、放大眼睛和美白皮肤等操作。

经过色拉布的美颜功能,人人照片都是靓仔美女,成了人们心目中最美的样子。

1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19岁的梅奇·黑兹尔伍德在手机中下载了一个带滤镜的自拍软件后,就疯狂迷恋上了自拍。

我下载了自拍软件,这意味着我没有化妆时也可以自拍,软件会让我看起来更漂亮。

这会让我的脸看起来完美无瑕,任何斑点或瑕疵都会消失。

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梅奇对美颜自拍的依赖逐渐加深。

她无法出门甚至只能终日躺在床上。

她对此解释说,我害怕看到没有使用美颜的自己。

我无法直视镜子里的自己,我讨厌那个自己。

我不想让任何人看到我,如果我在网上是很美的,但现实是很丑的,我觉得大家会嘲笑我。

八个月后,这款自拍软件下架。

这也意味着梅奇无法拍出更多美颜照片。

她强迫自己将软件删除后,开始学习接受自己的外表。

梅奇花了很长时间才能让自己能够再次出门,接受镜子里的自己。

而有些人已不能满足仅是美颜照片的效果,她们要将真实的自己变成美颜过的样子。

那如何实现呢?

很快 “整容”又成为她们的变美利器。

节目《和陌生人说话》有一期嘉宾,是从14岁开始整容的吴晓辰。每年都会做一次手术,已求更完美。

用她的话来说,她的脸上有一栋楼。

因为前前后后的整形手术费花了400万,足足是一栋楼的钱了。

不仅如此,她曾经因为感染而差点送命。

即便如此,她也不后悔。

经此一劫,她吸取到的教训竟是:

下次再整的时候,一定要找更正规的地方。

这种对整容的沉迷,已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即使专业医生的劝阻,父母以断绝关系相逼。

她也毫不动摇,坚持整下去。

2

这里我们就来说一个概念 “美颜综合症”。

由美国波斯顿大学医学院研究提出的。

表现为认为美颜后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为此不惜持续整容等系列症候。

据统计,我国喜欢使用手机自拍的女性比例高达85.4%,

而她们发布在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的自拍照片,经过美化修饰的比例接近90%。

在制造出大量美颜照的同时,一些用户甚至对自己的真实容貌产生焦虑。

数据显示,近年来因长期使用美颜软件的青少年选择整容比例不断升高。

可以看出不少人都有“美颜综合征”的表现。

他们过于重视修饰后的自己,而对自己真实的容貌难以接受,不敢以真面目见人。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女人爱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本无可厚非。

但过分依赖、沉迷于美颜软件的朋友们。

如果习惯于生活在“美颜”的幻象里,将会带来大的麻烦。

甚至可能是颠覆自我认知的严重后果。

带来健康风险

经美颜、滤镜后的影像让人赏心悦目。

要想把自己打造成美颜后的样子,无疑是在冒着健康风险。

隆鼻、隆胸、隆下巴、磨颧骨、磨下额角等等各种整容手术,形同医学手术。

如果不是在正规机构做,整形失败、整形后遗症以及被感染比比皆是。

有关数据统计,每年整形失败案例约有10万起。

网上频频爆出开过眼角的眼睛合不上、垫了假体的鼻子变歪了、

隆胸的假体移位了等案例。

最让人痛苦不堪的是整容后遗症,

身体的疼痛、精神的折磨将伴随终生。

患上心理疾病

现代人们几乎人人追求高颜值。

各种软件提供的美颜滤镜功能,使用者众多,体现出我们人性的这种需要。

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面:

正面看,美颜滤镜是一种不错的功能,它能使沟通更有趣,也增强镜头中人的自信。

因为对美颜滤镜的滥用,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

“美颜综合征”就是习惯生活于美颜功能的掩饰下。

获取人们的追捧、点赞、评论,从而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

分不清真实和虚幻,变得越来越焦虑、惶恐。

以至干扰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19岁的梅奇·黑兹尔伍德因为对滤镜自拍无法自拔。

不敢将真实的自己展示出来,终日只能在床上度过。

这已经是严重的心理惶恐。

如果不是自拍软件下架,梅奇及时制止,后果将是惨重的。

《美国医学会杂志》就曾警告:

过度依赖美颜,会让人们越来越分不清真实和虚拟的自我,去盲目追求那种不切实际的容貌。

不仅如此,还有一种更让人紧张的心理疾病叫“体象障碍”。

医学上是这样解释的:

患者像是患上强迫症,对身体上一些极其微小、甚至根本不存在的缺陷产生严重苦恼引发社交障碍。

患上美颜综合症的人,难以接受自己真实的容貌。

心理冲突到一定程度,就会依赖整形手术修复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但始终难以满足,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病情越来越糟,这就很容易患上体象障碍。

体象障碍者不仅需要心理治疗,如果严重,还需要服用抗抑郁和焦虑类药物。

吴晓辰从14岁就开始整容,且每年整容一次,没有想过要停止。

因为她总能找到自己身上的缺陷,屡整屡败,屡败屡整,恶性循环。就像上了线的陀螺,转的停不下。

3

不可沉溺于社交媒体软件

现在的社交媒体网络平台越来越多,形式是五花八门。

都提供美颜、滤镜功能,深深吸引着渴望被关注,被肯定的人们。

2016年关于自拍症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18~34岁的人使用数字媒体的频率,远高于年纪更大的人。他们当中有40%的人,自称每周至少玩一次自拍,女性自拍频率比男性高1.3倍。

人们越是想在社交媒体中寻求自信,就越是精修图片。

也越是对真实自己的不满,对比之下失落感也就越强烈。

席勒曾说:

真正美丽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

自然之美是无可比拟的,我们生来就有自然之美。

不用借助其他设备、软件,我们依旧可以素颜对人,这才是本质。

自我认知很重要

首先应该正视自己的普通,人人都是沧海一粟,大部分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

人中龙凤少之又少,如果能持有:

我可能不完美,但至少,我活的最真实的态度。

就能自我接纳,由内而外建立自信。

歌手赵传的一首歌“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虽说写出了都市打拼的艰辛,但更多透漏出的是自信和坚毅。

伏尔泰这样评价:

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不言而喻。

现已快速融入到我们生活、工作中,成为不可替代。

对于社交网络等媒介工具,大家应该适度使用。

否则,迷失自我,得不偿失!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34655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