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98年的小远今年20岁,他说,「健身和医美,是我一生的追求。」
「始于颜值,终于才华。颜值是块敲门砖。」生于1998年的小远今年20岁,暑期在公司实习的他,依然是健身房的常客。一周七练,每次两个小时。
他深信,好的身材和颜值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别人都愿意和好看的人打交道。你能和更优质的菜约会,被更多的人喜爱。」
「抗糖、抗氧化和防晒都是必须的。」从不喝饮料的小远还会每天服用虾青素,他告诉淡蓝,就在上个月,他做了双眼皮手术,并发了一条朋友圈,配文是「健身和医美,是我一生的追求。」
如今的他,在朋友圈发一张健身照会得到好几屏的点赞,但他却不敢懈怠,「我停不下来的焦虑,是好怕身材变差。现在正打算一天两练。」
如今,形体焦虑正在成为一种全社会的「通病」。似乎,「如果我的身材和颜值不够好,就没有人爱我。」
01
「我不喜欢自己」
「也不是没人喜欢我,我只是自己不喜欢自己。」和小远类似,26岁的苏扬曾是一名足球运动员,如今是一名健身教练。作为别人眼中的运动健将,他却一度厌恶自己的身体。
「从19岁开始吧,开始知道性感这个词了。就很喜欢C罗,他能当着全世界的面脱掉衣服,我就觉得简直太帅了。」苏扬说,他在22岁时身高179厘米,体重115斤,「瘦到自己对自己都没有安全感。我不认同自己,不喜欢自己。」
那个时候很怕去健身房的器械区,苏扬说,那些「大肌霸」从你身边经过的时候,会有一种气场,「人家也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但是你就会觉得人家看不起你。」
「我喜欢阳光运动型的,」苏扬说,但是这类人往往也喜欢阳光运动型的,「被拒绝之后就看到他找了一个很健壮的男友。」
「连我都觉得自己配不上我喜欢的人。」这件事让苏扬失落到了谷底,于是他便开始更努力的健身,以至于他离开了原来的国企单位,成为了一名健身教练,「我想要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02
月薪两万,七千给私教,两千给化妆品
32岁的刘凯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月薪两万。「我今天不能加班」是他的口头禅,因为下班后的健身时间是「雷打不动」的。如果因为什么耽误了健身,他的不开心和焦虑会写在脸上。
「如果不去健身的话,我就觉得我在掉肉。」刘凯说,两次不去就觉得自己瘦成了猴。三次不去就觉得已经「放弃治疗」了。为了让健身效果最大化,他找到了「赛事级」健身教练。而专业的背后是昂贵,400元的课程单价让他每月在健身上的投入超过7000元。
除了健身,他同样放不下在颜值上的投入。「低于500的化妆品我不用,」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是他的确没少买高端化妆品,神仙水、小棕瓶、SK-II洗面奶、香奈儿沐浴露,他开玩笑说,「除了海蓝之谜基本都买齐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的年轻人又有肌肉又好看,」刘凯说,「健身,可以让我暂时忘记衰老的恐惧。」
03
「他离开我一定是因为我身材不够好」
「不错的学校毕业,不错的工作收入,长相身材也都还行,朋友也很多,」李子豪评价自己说,「从外在来看,各方面都是还不错一男的。」
26岁的李子豪是一名设计师,开朗爱笑,但是一次分手,让他陷入了崩溃。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离开我呢?」而当他看到网络上那些身材好颜值高的男生时,他想,「一定是因为我身材不够好。」
于是,他便开始近乎严苛的要求自己。他对他的健身教练说,他想要清晰的腹肌,想要线条硬朗的手臂。而当教练对他说「今天练背」时,他甚至会拒绝教练的安排,提出练腹肌的要求。如果哪一天肌肉没有酸痛,他就会心慌,「那时真的就是想立刻马上拥有腹肌。」
李子豪说,那种近乎疯狂的心态让他感到压力,「我觉得,如果身材不变好,就得不到爱了。」那段时间里,工作、才华、爱好他都看不到,他只想要身材立刻变好。
朋友的一句话启发了他。对方说,「我找不到对象就是因为自己太胖。」可在李子豪眼中,他根本就不胖,「就是很匀称和正常的身材,看上去还壮壮的。」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和朋友没什么不同,同样是被困在自己对自己的偏见里。
那时李子豪的逻辑是「我要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我要让别人喜欢我」。再在这种逻辑框架下,健身成了「不得不做」,疲惫也是为了「取悦他人」。
04
近三成同性恋者对自己的身材感到「恶心」
小远、苏扬和李子豪的焦虑并不是个例。有研究表明,对于自己身材和外貌的不满,在LGBT群体当中是整体性的。
英国心理健康基金会(Mental Health Foundation)在今年上半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量LGBT人群对自己的身材和颜值感到焦虑。
调查显示,三分之一(33%)的LGBT群体曾因不满自己的外表而有过自杀的想法。相比之下,只有大约十分之一(11%)的异性恋者有过这种想法。同时,近三成(29%)的同性恋者都对自己过去一年的身材感到「恶心」。
「研究表明,男同性恋群体通常会要求自己保持肌肉的身材和运动型的外表,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压力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影响包括低自尊、抑郁、自残、尴尬、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社交关系等问题。
这个社会在不断告诉我们,如果你是女性,你的胸部和臀部越丰满越好,其他地方则最好没有一丝赘肉。如果你是男性,你就要向美国队长和蜘蛛侠的身材看齐——宽阔的肩膀、倒三角形的身体、粗壮的手臂和清晰的肌肉线条。
致力于研究形体焦虑问题的心理学家Joseph C. Walloch在论文中指出,在主流社会对少数群体的偏见和歧视之下,「身材」成了LGBT群体融入主流异性恋文化的载体。因此,很多男同性恋者希望通过展现更加健壮阳刚的形象以满足社会期待,克服作为性少数群体而承担的社会压力,这导致了更加极端的强化「男性形象」的行为。
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又是谁在为审美下定义?审美又是否应该如此单一?
05
最后
如今,抛开形体焦虑的李子豪。
前段时间,李子豪开始跳舞。他说,跳舞是一个接纳自己身体的过程,能让你从另一维度去看到身体之美。他不再纠结于自拍的角度怎样显瘦,不再纠结于点赞数,不再试图让自己的朋友圈看上去「完美无缺」。
而最近,他的一位朋友对他说,「我喜欢你的『精神气』。」
注:内容和图片均已经受访人授权并确认。
参考文献
Joseph C. Walloch, Alison Cerezo & Fred Heide (2012)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to Address Eating Disorder Symptomatology in Gay Men, Journal of LGBT Issues in Counseling, 6:4, 257-273
文|大力
编|黑色洋葱
本文为淡蓝原创
如已获白名单授权,可在推送的48小时后转载
同时标注完整的版权信息(文/编/图等)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5443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