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广州的化妆品品牌真是巨多!
新锐品牌里面,彩妆的完美日记,护肤的HomeFacialPro,洗发水的阿道夫,植观,都在广州。
老牌品牌就更多了,眼霜的丸美,直销的无限极和完美,洗护的滋源,彩妆的卡姿兰(同属环亚集团)都在广州。更不要说像温碧泉,新高姿这种老牌二线品牌了。
广州有这么多化妆品品牌,主要还是两点原因:
第一是因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无论从市场还是产业链都非常适合本土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第二是人才,一方面,作为广东省会,大量高校提供海量人才,而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快消品巨头,宝洁中国的据点就在广州,为行业输送了大批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港台和西方的生活方式也开始慢慢传入大陆。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最早受到影响。KTV,美容院这些资本主义毒草都开始发展。
港台的生活方式随着港台电影和电视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珠三角的居民。
广东人也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那时候,去珠三角闯荡的人,回来之后,往往会成为全村最靓的仔。
对时尚的追求,是早期广州化妆品产业发展最好的土壤。
在产业链方面,广州也是非常合适选择。早期的化妆品配方非常简单,也不像现在这么讲究。
买点乳化剂,买点油脂,简单乳化罐装就可以做成大受欢迎的雪花膏。
设备,技术都不成问题,唯一的麻烦就是原料。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计委根本不会部署化妆品原料厂商。所以当时上游的原料产业全都掌握在国际公司手中。
这些企业的亚太区代表处,在那个时代大多建在香港,而非现在的上海。距离上的接近让广州也有天然的优势。
更重要的一点,这个行业采取的是代理商分销业务模式。早期的分销商大多具有港台背景(例如新日化)。下游的品牌把工厂建在广州,也有沟通上的便利。
至于为什么化妆品行业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广州,而不是深圳,人才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早期化妆品不像现在以营销为主。那时候可以说是卖方市场,听一些行业内的前辈说,那时候基本上随便搞个厂子,很快就能回本,然后躺着数钱就是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把产品做出来,比怎么把产品卖出去更重要。
广州作为广东省会,有着众多学校,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技术学校。他们的轻工,化工,制药专业,为早期的化妆品行业输送了大量工程师。他们到现在也是珠三角化妆品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一点上,深圳就差了很多。
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需要知道怎么把产品卖出去的人才。而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并且把大本营选在广州的宝洁,则成为珠三角化妆品营销,供应链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完美日记创始人黄锦峰,HFP创始人吕博,植观创始人都来自宝洁。所以宝洁在为行业输送人才的同时,更是成为新锐品牌CEO成长的摇篮。
所以广州有这么多化妆品品牌不是没有原因的。它有潮流的消费群体这个天时,有开革开放前沿这个地利,还有高校和宝洁提供的人和。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4611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