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们聊了粉底产品的区分,关于粉底液、粉饼、粉底霜、水粉霜……这些产品都你分清楚了吗?知道该怎么选了吗?
如果你对它们还是一头雾水,品观君建议你先回去温习一遍再继续往下看。因为,品观君马上就要开始教新姿势了!
除了粉底外,底妆成员其实还有很多:隔离霜、妆前乳、BB霜、气垫霜、CC霜……那么问题来了,它们和粉底有差吗?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问题。
隔离霜其实是个伪概念
在正式进入话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个基本共识:防晒霜→妆前乳→粉底→定妆是化底妆的实际步骤。不管你用的是什么名称的底妆产品,基本步骤都是按着这个顺序来的。
而今天我们要着重讲的是防晒之后,市面上常见的底妆产品的区分。当然了,上周刚刚讲过的粉底产品,并不是今天的重点。
“涂防晒、打粉底之前涂上隔离霜能有效保护皮肤。”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的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隔离霜”只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翻译,而非一类产品的名称。
如果去看看你手上的隔离霜产品的名称,尤其是英文名称,你便会发现他们只是名叫“隔离霜”的防晒霜和妆前乳罢了。也就是说,所有的隔离霜不是防晒霜就是妆前乳,只是被品牌换了个叫法而已。
怎么辨别呢?
如果你的隔离霜上有“Sunscreen”、“Block”或者“Protector”字样,那它就绝对是防晒霜没跑了。比如大名鼎鼎的开价隔离霜——Za新能真皙美白隔离霜(True White Day Protector)其实就真的是一支防晒霜。
讲到这肯定有人会说:隔离霜能美白润色,你防晒霜能吗?品观君只能残酷的告诉你,之所以这些“隔离霜”能美白润色,只是因为在防晒霜里加了一点点二氧化钛成分。
所以本质上,它们都还是防晒霜。但是,最好不要把隔离霜当做防晒霜来用,因为防晒霜一般需要足量才能达到防晒效果,但若是隔离霜涂得太多,脸色大概就会惨白。
而如果是有“Base”、“Primer”等字样,那它就其实是妆前乳。比如比较有名的兰芝和悦诗风吟都有的绿色、紫色、粉色隔离霜(Skin Veil Base)的本质就是妆前乳,只是有些产品会添加一点防晒成分,成了具有防晒功能的妆前乳。
其实这并不是说“隔离霜”是个假产品,而是如果没有明确这个概念,盲目地在化妆前涂抹隔离霜,就很有可能打乱或者重复了先防晒后妆前乳的步骤,给皮肤带来负担。
妆前乳——打造完美底妆的小能手
妆前乳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化妆前使用的乳液,而且是专为粉底液、粉底霜、BB霜等而生的辅助型产品。也就是说,它能帮助专门的底妆产品弥补缺陷。
基本上,我们可以将市面上的妆前乳产品分为三大类。
1.控油、遮盖毛孔、服帖底妆型
很多情况下,我们化好底妆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各种状况,比如出油脱妆、毛孔明显和干燥浮粉等,这多是由肤质问题导致的。而妆前乳便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存在的。
尤其是透明无色的妆前乳或者膏效果最为卓越。有些妆前乳还会分为针对油性皮肤和干性皮肤适用的不同版本。而像猪油膏这一类的妆前产品,则是在遮盖毛孔上效果最佳。
2.修正肤色型
粉底液比较轻薄,遮盖力弱的时候,能够看到本来的肤色,如果肤色偏黄或者发红,看起来就会有点脏脏的感觉,或者说虽然涂了粉底液但仍然气色不好。
或者有的人平时不想用粉底液,单纯就想调整一下肤色不要那么偏黄、偏红或者苍白,也可以单独使用相对应的颜色妆前乳,不一定要用粉底液。
红血丝或者面色发红的可以用绿色的妆前乳;皮肤偏黄暗沉的可以用紫色的妆前乳;不想涂厚重的粉底液但是又想让自己皮肤看起来好一点的可以涂肉粉色的妆前乳。
3.提亮肤色型
近两年,韩剧女主角的妆容一直是大家争相效仿的模板。而打造光泽肌效果便是流行妆容中的一种。
如果你对这样的妆容偏爱有加,又没有以上两种肌肤问题,或许提亮型妆前乳就会很适合你。不过,这类妆前乳其实也会兼具以上两种功效,只是术业有专攻,没有那么专业罢了。
讲完了隔离霜和妆前乳,接下来该捋一捋一众字母霜了。
BB霜—平价版粉底液
其实BB霜的出现和隔离霜有点类似,不过BB霜并不是英文译名,而更可能是一个营销名称。
看过品观君的人可能已经知道,BB霜(Blemish Balm)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德国,是医生针对手术后患者皮肤疤痕剥皮等情况使用的产品。后来韩国厂商把这一概念引入化妆品,变成了多合一的粉底液替代品,才有了现在的BB霜。
而且从成分上来看的话,你会发现,其实BB霜和粉底液是差不多的。比如说我们最常见的IOPE气垫BB霜的配方骨架就是一个典型的挥发性硅+保湿剂+色料的主流粉底液配方。
不过与粉底液相比,其实BB霜并不专业。首先,BB霜色号较少,与粉底液上十个色号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但有效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高价原料很少出现,比如同样是吸湿剂,高级的氮化硼要比滑石粉贵得多,你能在很多价格偏高的粉底液里见到氮化硼,但是很少能在 BB霜里见到。
所以品观君觉得,把BB霜当做中低端粉底液就行了。
而至于气垫BB霜、粉底霜其实只是形式上的不同,我们之前也有专门谈过气垫产品,所以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CC霜也是妆前乳的一种
CC霜是什么?CC其实是英文Color Correcting或者Color Control的缩写,意为肤色矫正。所以,CC霜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第二类妆前乳。
至于它是如何成为了一个单独售卖的品类,相比和BB霜的大火关系密切。
但不要因为名称类似就以为CC霜和BB霜类似或者说是BB霜的升级版,那可是大错特错。不管CC霜的广告怎么讲,它的本质都还是妆前乳,是用来打底的。
而且市面上大部分的CC霜成分都是硅灵+色料,硅灵用来达到抚平毛孔的功效,色料则用来中和不均匀的肤色。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网红们人手一管的CPB“隔离霜”,其实名为correctingcream,也就是说,它是名为隔离霜的CC霜,本质是妆前乳……
DD霜、EE霜:更多的是一个噱头
DD霜的出现源自美国品牌Julep在几年前推出的一款Dynamic Do-all Make up(简称DD Cream),主打all-in-one保养+修饰的概念,后来还有Daily Defense的出现。
台湾则有DR.WU推出首款DD霜,虽然商品上还是有Blemish Balm字样,但此产品诉求结合BB霜的遮瑕力和CC霜的校色效果,达成薄透匀亮妆感,因此成为Dr's Dream Cream(简称DD霜),共有保湿、遮瑕、修饰毛孔三款选择。
2014年,雅诗兰黛推出全球首款EE霜,Extra Exfoliating(去额外角质)、Energy Enhancer(提高能量)、Enlighten Effect(提亮皮肤)……要以改善色素沉淀、斑点、均匀肤色的保养功能为主,同时增添修饰效果,让肌肤在视觉上更均匀有光泽。
其实,自BB霜大火后,用字母命名的美妆产品就越来越多了,其实这些字母霜严格来讲都算不上是一个单独的品类,只是把某一功效重点突出,然后用字母命名,希望能让消费者更容易记住的一种营销手段罢了。
最后,肯定有妹子会问,这些底妆不像粉底那么专业,是不是不用卸妆、洗个脸就好了?
一!定!要!卸!妆!请跟品观君默念这5个字!
不管是防晒还是妆前乳还是BB霜,为了自己的皮肤,卸妆都是必须的。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www.cosmedna.com/article/132427768.html